微生雲掃視眾人,溫聲道:“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既是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臺下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明月聽出了端倪,老爸今日講的是《太上老君常說清靜唸經》,她在老爸準備的時候在幾按上看到了,只不過,這種東西晦澀難懂,明月其實對這些並不感興趣。可嘆這幫僧道是如何能聽的進去的,真是奇也怪哉!
微生雲接著不急不緩的講起:“由此可見,眾生煩惱憂慮而不得真道的根本原因,在於心不清靜而生妄求外物之心,因此修道之要在於澄心遣欲,去除妄心而恢復清靜真心。故經文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進而言之,所謂修心遣欲,就是以觀想的方法,了悟世間萬物及眾生身心皆空幻不真。”
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昏昏欲睡的明月,微生雲接著講經:“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了悟身心以致萬物皆空還只是觀想的第一步,即遣“有”,否定了有形之物的真實性。更進一步,不僅將有形之物認為空幻,而且這種觀想出的感覺也是不真實的,應在觀想中遣除,才能使心念不生,體合於道,常清常靜。”
掃視眾人,自動忽略了明月的不學無術,微生雲溫聲道:“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靜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能達到身心常清常靜的人,才可得入真道。”
但是所謂“得道”只是一種方便說法,指去除一切牽累而達到徹底了悟的精神境界,並非真有一個“道”可以求得。
因此修心得道,只能是“得無所得”以無得為得。
微生雲講的很專注:“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
待到晌午時,明月覺得,自己已經快要睡著了。
雲澤用手肘碰了碰眼睛已經閉起來的明月,明月陡然驚醒,趕緊向臺上看去,微生雲也剛好講完了。
明月心中懊惱,怎麼就要睡著了呢?
希望老爸沒有注意到自己就好了!
明月心中暗暗祈禱著。
很慶幸,中午吃齋飯的時候,微生雲並沒有特別說什麼,明月獨自領了飯菜躲到角落裡狂吃,她需要多吃一點兒壓壓驚。
雲澤端著飯菜輕輕坐到明月跟前,卻並不急著吃,而是好整以暇的笑眯眯看著明月。
明月也感受到了異樣的眼光,抬起頭看向雲澤,嘴裡含著一口飯,皺著眉頭嘟嘟囔囔:“你吃啊!看我幹什麼?!”
說完,繼續埋頭乾飯。
突然,明月像是想起了什麼,她看見,雲澤的碗裡鋪著一層涼拌藕片,居然沒有白米飯!
明月的心跳好像漏掉了一拍,故作鎮定的說:“快點吃啊!”
“好——”雲澤面帶微笑,細長的手指拿起筷子,輕輕夾了一片藕片放在嘴裡,享受的吃著。
明月看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