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的是事實啊!”
姜小果從來就是吃軟不吃硬的人,更何況兔子急了還咬人呢,見周尋威脅自己收拾東西走人,她直接回懟道:
“這些郵件也太差了,格式不對也就算了,內容都是什麼東西啊,不是賣墓地,就是賣雞蛋,還有一些公司......”
“你以為你是誰啊?”
不等姜小果把話說完,周尋直接瞪著她大聲呵斥道:
“你才幹幾天啊?就用經驗代替篩選?這些專案看起來都不在風口上,粗糙,不規範,但如果一萬顆沙子裡面有一顆珍珠,你就錯過了一個好專案!”
“有什麼好專案是從這找出來的呀?那公司的專案不都是他們跑業務跑回來的嗎?”
“伱以為我第一單專案是從哪來的?”
看著尤自不服氣的姜小果,周尋最後通牒道:
“姜小果,作為上司我給你三點忠告,第一,當你發現自己的工作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先別抱怨,先想想自己跟別人的差距,比如學歷;第二,一份工作,只有你先看得起它,才有可能把它給做好,反之亦然;第三,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吹牛和討好那些沒用的人,還不如先看看自己手上能幹什麼,如果你還想在普凌乾的話,明早之前,我想看到整理好了的郵件,現在,你可以出去了!”
“好的,周總!”
最後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周尋,姜小果拿著兩份檔案走出了總裁辦公室,就像周尋說的那樣,世界上最有道理的便是道理,尤其是上位者,他們說的話還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別稱,叫做名人名言,下位者可以直接拿過來當做是座右銘的那種,因為他們是上位者,所以他們說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事實勝於雄辯,其他下位者要麼認同這種道理,要麼就在“既成事實”面前閉嘴,只有當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你才有資格去推翻這些“名人名言”,就像兩位商界大佬所說的,一者說辦公室裡放了很多書的人都是不看書的,他們只是在假裝看書,另外一者說自己辦公室裡放了很多書,沒事就喜歡看看書,看書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等等。
兩個人說的自相矛盾,卻同樣有道理,他們地位相當,都是有錢的商人,彼此可以一笑而過,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至於在心裡有沒有罵娘就不知道了,而如果是普通人,一般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附和他們的觀點,因為他們“憑億近人”,普通人的一輩子還不如人家十分之一的“小目標”。
下位者言語上反駁上位者,徒惹笑話而已,因為“行”要比“言”重要得多得多,在別人的“事實”面前,你的“雄辯”只能說是蒼白無力,惹人發笑的“葡萄酸”,姜小果和周尋便是如此,周尋教育姜小果要靠自己,不要去討好那些沒用的人,在他看來,朱迪便是沒什麼用的人,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不是蘇航,如果不是蘇航的爹老蘇總有錢有本事,他周尋最多也就是給別人打工的存在,至少不可能這麼年輕就當上一家天使投資公司的總裁。
站著說話不腰疼便是如此,他自己本身就是“人際關係”下的既得利益者,卻要教育別人要“腳踏實地”地“努力工作”,而從普世價值觀來說,“腳踏實地”永遠都要比“投機取巧”更讓普羅大眾認同,結果便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絕大多數人都是“腳踏實地”,所以他們只能是普通人,少數人“投機取巧”,所以他們是上位者,而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投機取巧”要遠比“腳踏實地”更容易成功,只不過前者有風險,後者較為穩定,而人大多喜歡呆在自己的舒適圈混日子,一方面接受自己平凡無趣的生活,一方面羨慕那些功成名就者的香車美人,豪宅別墅,還喜歡大談各種各樣的“名人名言”,“道德標準”。
殊不知,在資本崛起的血腥時代,每一家知名的大公司都是“野蠻人”,功成名就以後便是“太平紳士”,三代過後便是所謂的“貴族”,然後公開教育其他人要“守本分”,要“腳踏實地”,不要“投機取巧”等等,目的便是造成一種認知上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從思想上防微杜漸,讓普羅大眾不要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想法和吶喊。
這樣的話,大家都是文明人了,就不用擔心會有後來者來搶奪自家子孫後代的財富和地位了,從而造成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你富是你有本事,或者是你家祖上有本事,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可只有越窮的人才越認為有道理,真正的富裕階層只會嗤之以鼻。
“辛苦賺錢”哪有“搶錢”來得快來得舒服,古代有“劫富濟貧”,現代只會是“劫貧濟富”,有資源有能力的人有的是辦法從底層人的手中合理合法地“搶錢”,在大多數的人身上薅羊毛,從而造就一小部分人的“財富神話”,億萬富翁越來越多,賺錢簡直比“搶銀行”還要簡單快速省力,以創業投資為例,許多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上市圈錢,等圈到錢以後,公司就無所謂了,都是億萬富翁了,誰還在乎公司能不能繼續經營下去,買單的只能是無數中小股東,普通人在股市裡面投資,就和在垃圾堆裡撿黃金類似,好公司很少,垃圾卻是越來越多,還是估值億萬的垃圾。
綜上所述,所有的道理都是“虛妄”,都是“束縛”,都是別人乃至這個社會強加給每個人的枷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大道理,拳頭大的便是道理,森林法則,弱肉強食,做人如此,創業如此,甚至治國安邦也是如此,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可以打破的,例如兩國交戰,以漂亮國為首的“和平精英”,“人權衛士”便高舉“為了世界和平”,還有“為了人道主義”的偉大旗幟,將“毛熊”家的一些“毛熊”的資產“充公”,然後當做“人道賠償”送給某些受到傷害的可憐人,至於給多少,自己作為組織者要拿多少提成就不好說了,比如把毛熊家的一套1000萬美金的豪宅500萬美金賣給自己人,然後再拿這500萬美金在自己家的工廠裡面買實際價值100萬美金的物資,然後再用自己家的運輸公司給運過去,運費和人工也是要給錢的,1000萬美金,最後發給難民100萬美金的物資,中間損耗900萬美金不過分吧?
姜小果拿著兩份檔案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雖然心裡面不太樂意,但是周尋畢竟是普凌資本的總裁,大權在握,在公司裡,他說的話就是最大的道理,除非她真的不想幹了,否則只能乖乖聽話,畢竟領導的價值觀就是員工的價值觀,無論對錯,沒有哪個領導喜歡自己的下屬當面頂撞自己。
夜幕降臨,直到晚上九點二十,姜小果才把之前的工作全部補上,不出她所料,剩下的郵件也全都是垃圾郵件,沒有一家公司是有價值的,而按照周尋的說法,即使一萬顆沙子裡面有一顆珍珠,那也是值得的,可問題是,如果沒有呢?有時間和精力在這一萬顆沙子裡面找那不一定存在的珍珠,為什麼不去可能性更大的地方找呢?就好比招攬大學生工作,公司都喜歡名牌大學生,不喜歡一般學校的大學生,一般學歷的大學生就一定比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差嗎?結果不一定,但是,這是一個機率的問題,公司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辨別一個普通學歷,甚至是沒有學歷的人的能力呢,從機率學來講,名牌大學生要比普通大學生有能力是一件大機率的事情,同樣的時間和精力,肯定要去做一件大機率成功的事情,而不是在沙子裡面找珍珠,聽起來很美好,做起來很撒幣的事,等你真的好不容易在沙子裡面找到了一顆劣質珍珠的時候,人家說不定已經在海蚌裡面找到了無數的珍珠,還有價值連城的黑珍珠,五彩珍珠呢!
結束工作,等姜小果趕回女生宿舍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零五分了,她和段家寶湊在一起聊著羅豔的事,梁爽正跟著網上的影片做運動給身體塑形。而在樓道里,羅豔染了一個橘紅色的頭髮,站在寢室門前想著待會兒就跟梁爽說清楚,讓她在網上給自己澄清一下,說自己不是有意推她的,而是怕變態傷到她,一不小心才把她給推倒在地的,羅豔在心裡想著:
自己氣勢洶洶地推開門,然後徑直走到梁爽跟前,眼神要兇狠,氣勢要到位。
到時候,梁爽就會很害怕地道:
“你幹嘛?”
“你說我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