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把錢直接交到學校,害張德明白跑一趟。她這樣做倒是讓張德明暫時打消借錢的念頭,卻沒讓其他人打消這個念頭。
他們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的想法上門,張秀梅和葉建剛拒絕的時候還不能鬧得太難看。錢倒是沒借出去,卻受了一肚子氣。
那些沒從他們手裡借到錢的人,揹著他們說的閒話不好聽,讓村裡人議論他們有幾個臭錢就變了,翻臉不認人。
張秀梅解釋家裡沒有錢,也沒有信。新建的房子那麼大,還沒錢,才怪。
她嘆氣道:“早知道就不在村裡建房。”
葉建剛卻有不同想法:“住新房不好嗎?那些人要說,就讓他們說,又不能損你一根汗毛。”
“你說得輕巧,不說別人,你媽最近都天天盯著錢盒子,還不知道她打什麼主意。”
葉建剛不喜歡聽這話,鄭冬梅哪怕有不好,也不是張秀梅這個兒媳婦能說的。
“我不說,你自己等著看吧。”
夫妻倆鬥了幾句嘴,葉建剛才說起正事。“我的腿差不多要好,廠裡找過我,說是我想回去上班的話,等完全恢復去辦個手續就行。”
“真的?那工資怎麼算?”張秀梅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
葉建剛也覺得是好事,家裡賺再多的錢,也不如上班穩定。他慶幸沒有聽老大的話,跑去辦營業執照當個體戶。真要全心全意做生意,怕是回廠上班的好事也輪不到他。
張秀梅倒是有些可惜,要是兩不耽誤就好。葉建剛平時做的小吃生意,雖然看著不火,但是本小利潤大,一年到頭也能賺一些。
家裡沒錢還是開大太大,不提建新房的事,每個月各種開支加一起,也要大幾十塊錢,比一個工人的工資還高。
張秀梅覺得上學費錢,要不是葉楚楚交待一定多讀書,她還真捨不得讓家裡幾個孩子都上學。也是鎮上的學校都把葉楚楚當榜樣,知道她的弟妹成績不好已經很婉惜,她要是再讓幾個孩子退學,怕是鎮長都要長上門。
除了錢的事,還有孩子們都去上學,就沒有人做家務了。以前葉楚楚在家管著下面的幾個弟妹,他們都怕她。她說上學回家也要學著自己洗衣服做飯,下面幾個小的不敢不聽。
今年開始,幾個小的卻漸漸學會偷懶,以前養在的良好習慣全沒了。
問他們,一個個還理直氣壯:“學校同學和老師都知道我們是狀元的弟妹,嫌我們成績太差,和狀元不像一個爸媽生的。老師讓我們努力學習,每天做不完的試卷,哪還有時間做家務。”
連葉思思都被老師抓著刷題,張秀梅可以不把葉楚楚的話當回事,卻不敢得罪老師。她一個又要忙生意,又要做家務,身體實在吃不消。
“家裡的生意我不想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