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也看清楚了,牛輔的確沒有統兵的能力,但終究是自己的女婿,又對自己有過救命之恩。只是削了兵權,做自己的護衛統領。對此,牛輔自然毫無怨言,而且是千恩萬謝。
這些封賞,對於武將來說是非常大的。就算是當世名將,皇甫嵩、朱雋、盧植等三人也都未達到,由此可見,董卓對他麾下的將領,是非常優待的。
其餘的三公九卿,在董卓看來,只是虛職,給朝中重臣一一封下去。
當然這一切,與其他諸侯並無關係,他們也不關心。遷都長安之後,皇權對他們來說,其力量已經越來越小了。
可是接下來的另一道封賞,卻讓整個天下炸了鍋。
州牧被取消了,各州郡的統兵將領與刺史太守同職,只聽命於朝廷。
同時,天下各州的刺史和太守進行的重新分封。
冀州刺史為劉岱,豫州刺史為韓馥,兗州刺史為陶謙,徐州刺史為孔伷。
起兵勤王的四位刺史,雖然都沒有貶職,但是卻換了地方。
衛安為揚州刺史,公孫瓚為渤海太守,袁紹為漁陽太守,張超為汝南太守,曹操為南陽太守,孫堅為江夏太守,張邈為長沙太守,孔融為廣陵太守,鮑信為東郡太守,喬瑁為河內太守,袁遺為上黨太守,王匡為山陽太守,張揚為雁門太守,馬騰為武威太守,袁術為上谷太守。
所有的太守,也沒有貶職,依舊是全部換了地方。
看到這個詔書之後,全天下都炸鍋了,但是十八位諸侯以及衛安,卻都保持沉默。
不過沉默,並不代表平靜,整個天下都能夠感覺到,一股強大的暗流在中間湧動著。
當初李儒給出這個加封名單時,董卓並不看好。如此大面積的調換,沒有誰會聽陛下這個詔令。
不過李儒有他自己的理由,現在各諸侯都已傷了元氣,自然沒有人聽,但是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心動。
同樣是刺史,冀州、徐州,那都是非常富裕的,兗州仍在遭受黃巾之亂,豫州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意義都不同。
南陽富裕,衛安豈會讓給曹操,而曹操又豈能不動心事?
關鍵是實力,沒有實力。自然不會動,有了實力,再加上陛下的詔書,誰能不想奪回自己的東西?而誰又願意失去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諸侯討董,從曹操發出矯詔,到各路諸侯返回自己的駐地,歷時五個多月時間。
董卓被趕到了長安,可是整個司隸地區,卻是一片凋零,真可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打仗不光消耗的是兵馬,更重要的是錢糧。州牧恢復之後,各州州牧,刺史及各郡太守才開始招募兵馬,積草屯糧,因此各自實力都不是很強。
經歷一場大戰之後,自然要舔拭傷口,休養生息。
不過衛安和其他諸侯不同。
這一次,他不但兵力沒有多少少損失,而且賺了個缽滿盆滿。
不僅得到了洛都,還得一個洛都令陳宮。贏得了名望,又私藏了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