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信乃是郡守衛大人親筆所寫,還請兄長過目。”
張機接過了華佗遞過來的信,開啟看了看,卻見信上只有一個方劑。
此方正是《傷寒雜病論》裡治療傷寒病一個有效驗方。
此驗方在後世的中醫門診裡應用甚廣,只不過此時的張機還沒有研究出此方。
“我觀此方劑中的君、臣、佐、使幾味藥都有了,此方配伍頗為嚴謹,難道是華神醫的驗方嗎?”
中藥的配伍頗為講究,講求君、臣、佐、使相互配伍。
起主要作用的乃是君藥。
協助君藥發揮作用的是臣藥。
制約藥物毒性,或增強君、臣藥療效的被稱為佐藥。
而引導藥物直達病灶,並起到調和諸藥作用的被稱為使藥。
張機越看越覺驚詫,看似簡單的一張方劑,卻是頗為講究。
不僅體現在配伍上,更體現在用量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張機透過這張方子,便能看出此人對各種藥材的藥性頗為熟悉。
“非也,此方乃是衛郡守所出,以供兄長參照之用。”華佗拱了拱手說道。
“衛先生真乃大才也,竟也精通醫術,真乃吾之知己也。”
“只是此方實際療效還需驗證一下,賢弟還請先回府,三日之內,張常沙自有答覆。”
華佗見狀無奈,只得先回府稟報。
張機從醫頗為謹慎,畢竟治病救人不是兒戲。
當然,對於那東洲醫學院的副院長之職,張機也是頗感興趣。
只是當下最急切的乃是常沙的瘟疫,城中每天都在死人,醫者仁心,張機對此心疼不已。
張機得了衛安的方子如獲至寶一般,內心激動萬分,當下命徒兒按照配方配製了幾副藥。
次日坐診,一位婦人扶著自己奄奄一息的丈夫前來就診。
張機見其症狀完全符合,便試用了新藥。
“大郎,來喝藥了。”
可能這婦人的丈夫在家排行老大,便被喚作了大郎。
“大郎慢些喝,小心,燙。”
但見患者以手扶碗,顫顫巍巍一口一口的喝著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