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寫明瞭履歷三代及姓名、籍貫、年齡等,衛安便開始作答......
題目也只是兩題,第一題是詩詞歌賦,第二題乃是策論。
第一題:以‘明月’為題寫一首詩詞。
寫明月的詩詞,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為最佳,衛安想了想便不再猶豫。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花語嫣對這首詞陶醉不已,連連稱好。
待上下闕都寫完,便開始下一題作答。
第二題:邊患之策。
衛安略微思索,就展開絹紙,洋洋灑灑,寫了五百餘字。
在策文中,衛安提出了剿撫並用的策略,並引用了後世“能戰方能和”、“太平都是打出來的”觀點。
本想寫以剿為主的,但又想到其他考生恐怕也都想到了,而且以剿為主,鋒芒太露,皇帝肯定也是想剿的,但也要考慮到國庫虧空,所以就提出了“剿撫並用”的策略。
只是片刻,略帶顏體風格的字便出現在了衛安的案卷上,一個個頗為圓潤有力。
衛安又是第一個交了卷,蕭靈帝劉宏看了一眼衛安,頗為驚詫,別的學子還在冥思苦想,有的還尚未落筆,這衛安竟是已經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