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利益驅使,但是利益驅使不能長久,必須讓他們深刻理解到這是因為大武的政策,才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然後逐步培養愛國意識,培養國家榮譽感,這一點不但是需要人引導,而且必須要長期的進行教育,強調。
組織愛國教育,政治宣傳工作,今年秋收之後重點工作,就是在遼東半島。
趁著如今因為蜂窩煤,羊毛衣服這些好處的推廣,大量提供給百姓,讓他們體會到大武好處的同時,進行洗腦教育,這才是效果最好的時候。
遼東最讓衛安開心的還是大量礦藏被發現,尤其是銅礦,煤炭。雖然煤礦屬於只能用來民用,當柴火的無煙煤,不過工廠可以使用。不用從遼東城那邊運輸,也節約了許多成本。
銅礦的用途就多了,無論是製作錢幣,還是各種金屬器物,都非常需要,銅管,火炮,火槍,戰船,都需要銅礦,可以說需求量巨大。
從倭島抓的俘虜,最近的距離,就是遼東半島,因此從這邊採礦,最方便,不用把俘虜弄得到處跑,也節約成本,方便管理。
倭奴!這個稱呼被衛安正式提出,同時被衛安冠上了不好的神話來歷。
倭奴的祖先,屬於獵魔,一直暗中窺視中原,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就有他們在其中挑撥。
總之,倭奴被形容成一個卑鄙,惡劣的民族,他們只配做奴隸,還是永久的那種。
法律上也明文規定,倭奴永世為奴,遇赦不赦!倭奴女子,也只能為妾,嫁給中原百姓之後,生的子女,才能算大武百姓。
全民建設,發展那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沒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事情,種地!修房子!這就是普通百姓的事情,至於勞役,那都算不上,畢竟修建一些鄉村路,修水渠,那也是為了自己。
幾百萬人,看似很多,不過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不算什麼,要知道後世一個縣城的人口,就有一百多萬人的。
百萬人,不過二三十萬戶,每個縣城也不過一兩萬戶人,依託城池建立新農村,不過幾個月就完成了,完全不影響種地。
整個大武,除了新佔領的隴右一帶,其餘地方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初步整合,至於剩下的一些後續事情,等到第一波巡查結束,把問題集中,再去處理,更加具有效率。
遼東半島,除了農業,發展最好的就是漁業和鹽場,如今大大小小的鹽場,有五十多個,佔地十萬多畝。
雖然大部分都賞賜出去了,不過這些鹽場的產出,一樣是低價賣給了百姓,受益的仍然是大武。
更多產出,就是漁業,出海捕魚,收穫特別豐厚,如今因為船隻的問題,都屬於朝廷掌控,所出產的各種魚類,主要是供應軍隊,這也是士卒身體素質的保障。
大武計程車卒,對於軍隊生活,非常滿意,如果不是衛安給他們所有人分配了家室,恐怕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回家。
當然,朝廷收穫好,漁民收穫也不差,因為沿海地區,不是很適合種植,因此對於漁民的賞賜,或者說工錢支付,就是給他們建立的新漁村,按照人數為他們分配船隻,不過這船隻和房屋,需要他們工作三年,三年之後,每十戶漁民,就會分配到一艘漁船。
入冬之前,衛安返回了洛都,同時第一批剿匪,巡視的人,也回來了。
“參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