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沈均沒有想到,就連老掌櫃自己也沒有想到,在大年初一的時候,那沒人會啊想到居然來到了聚悅德。
盧陽王是誰?當今皇帝的皇叔。因為按照祖訓,大臨的親王是沒有封地的,而且雙子大多數都是郡王。而單字才是親王了稱號,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存在,就是盧陽王。盧陽王是唯一一個雙字稱號的親王。
可是他的擁有雙字,不是被皇帝排擠,而恰恰是受到皇帝的喜愛。
盧陽王是文成皇帝的父親和帝,最心愛的小皇子。
甚至於有些傳言這樣說的,如果不是因為盧陽王的年齡太小和和帝去世太早。說不定現在繼承皇位的就是和帝了。
但是想著也能夠看出來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如果和帝真得想把皇位傳給盧陽王的話,那麼和帝也不會把盧陽王分封到盧陽郡了。
這些話一般的大臣在表面上都能夠看出來,但是卻不會在暗地裡去說。而暗地裡說這些的,大多數都是民間的百姓。沒有人知道這些內容是誰傳的。但是有些事是可以肯定。這些事情跟盧陽王的聯絡不會太少。
這比較特殊的地位,也導致了盧陽王擁有自己的軍隊。別的親王,雖然也有軍隊,但是沒有像盧陽王那樣擁有一整支軍隊。
盧陽王之所以有軍隊,事因為盧陽王所在的盧陽郡。是大臨最南端的國土的一部分。
而且盧陽郡可以說的啥是大臨的重鎮了,而且這個地方不僅僅挨著南唐,還和南部的部分國家保持著領土接壤。
這也又導致了盧陽郡作為軍事重鎮第一位的重要性,也導致了盧陽王所擁有的部隊的數量。
而這樣也就導致了盧陽王在大林的地位非常之高。
只因當年的那一場盧陽之變,就不是別人所能夠知道的了。
據說盧陽之變發生的時候,那盧陽王不過才十六七歲的年紀。
而盧陽郡的駐守軍被那位年僅十六七歲的盧陽王,順從和帝的指令,調到了大臨的北部。進而導致了那場盧陽之變的發生。
那場盧陽之變可以說得上是來大臨建國那些年中最為嚴重的一場戰亂。
北方雖然因為盧陽郡守兵的加入,贏得了一場大戰的勝利,但那也只是勝利而已。
而且只是勉強的抵擋住了草原聯盟的侵犯。不要說收復什麼國土或者獲得什麼土地。只是守住了一些重要的城市罷了。
所以這場仗大臨不僅是吃了虧,而且是吃了大虧。但是有人說這場仗是有內幕的,據說當時在宮內處決了部分的人員。甚至於連當時的靖天司司正都換了一個人。但是具體情況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只有那些在宮裡的老人才知道這些吧。
現在的大臨,如果想找和帝時期在宮裡伺候的老人,是很難的。沒有幾個老人能夠像孫安年一樣的,孫安年可是三朝老人,整個大臨這麼些年也才出過三四個而已。
所以這個秘密也就成了一件絕密之事。
但是因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了現在的盧陽王可以說的上是整個大臨除了平帝之外最強的一個勢力了。而且他不是弱於平帝的勢力多少,而是無限接近於平帝的勢力,
甚至在有些方面上。比平帝還要更加強大一些。所以說現在的盧陽王可以稱得上是全大臨最為強大的親王。
平帝之所以沒有對盧陽王動手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之前文成皇帝是對盧陽王就沒有動手。所以導致了盧陽王的勢力得到衍生。雖然這樣想,但是平帝沒有責怪文成帝的意思。
在平帝的眼裡,文成帝或許是因為兄弟之間的情誼才選擇沒有對盧陽王動手。
這樣的話,也就導致了現在的盧陽王不僅很強大。還可以在一些事情上不需要看好平底的臉色。早些年的時候還會因為一些原因,對待這些事情還是不敢太過放肆。
而這幾年則是因為平帝的表現了越來越顯得平庸以及靖天司被他用計謀廢除,當然還有大臨內部久無禍事的原因,所以也就導致現在的盧陽王異常的跋扈。
而且也是因為平帝無能這個原因,所以大臨的百姓對待盧陽王的好感還是很不錯的。甚至於連平帝都不是百姓眼中的大臨皇室形象的臉面了,在大臨百姓的眼中,盧陽王才是那個光鮮亮麗的皇帝形象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