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雖然嘴上說著,心裡想著自己不在乎這個行不上說的位置。但是歸根結底,心裡頭還是不想離開這個位置的。因為老人即使現在年紀很大了,但是他也記得自己的年少時曾經許下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會都會去奉行的事情。
這些年,他在這個位置上雖然做了很多的錯事,做了許多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事。但是這也改編不了老人內心深處最為簡單的那個願望。
現在在刑部的官員,每天都可以看見對於上了年紀的刑部尚書,露出平和的面孔。
這位刑部尚書不管趙連鶴這件事調查的程序,每天的笑容都十分和藹。
就連盧陽王的人來到這裡,他也開始儘量的去迴避。
盧陽王很著急這件事情,每天都派他來,派人來問他,事情有什麼調查結果沒有。可他卻表現的不是那麼著急,他知道這件事情已經是蓋棺定論的事了。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情,除非抓到真正的兇手,不然他就只有辭官回家這一條路。因為他能夠看出來,平帝似乎對這件事情已經有了胸有成竹。
他不相信這是平帝做的,但是他也知道這件事情,就算和平帝沒有關係。平帝也會利用這件事情對他做些什麼。
而事情的關鍵就在於他能不能抓到這個人。可是這件事情是由大理寺調查的,大理寺那邊得到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而輪到他們這邊時,大理寺本應該給予他們調查的公文。卻說他們的公文不小心丟失,沒有給他們檔案,他們還需要從頭調查。
按照人們的常理,他作為為一個司法人員,應該秉持公理。但是長安城中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京兆尹趙連鶴這個人的德行。
趙連鶴這個人在處理京中事物的時候沒有章法。如果不是仗著盧陽王的舉薦,他不可能做到京兆尹這個官職之上。
而且因為趙連鶴兒子,死在邊境的原因。所以這也就導致趙連鶴,對於他國人員十分的仇視,不管是商人還是其他來這裡求學的人,趙連鶴都會對他惡言相向。
甚至於因為趙連鶴的存在,京城的大牢中,每年都會多上許多從他國過來的人。但是這些人在經過長安衛的調查之後,都被發現只是普通的人而已。
也有一些是真的諜子,但是一百個人裡面都沒有一個這樣的人。而諜子的比例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趙連鶴的品行確實不端,但是封塵應該以後保持一點正義的樣子,但是他沒有這樣做。
因為除了這些之外,他也知道這件事情做起來非常的棘手,在一個平靜無比的雪夜。他的書房周圍滿是積雪的路上,卻沒有出現一個腳印。而且就只有門口出現過半個腳印,而就是這半個腳印。就殺了一位有著近三品修為在手的京兆尹。
且由於趙連鶴有近三品的功力,所以是不是他早年在江湖上得罪的人動的手?
也不得而知。
別的人都很好調查,在長安城中就算把長安城所有的人都調查一遍。都比調查江湖人士要好上一些,江湖之中,漂泊無根。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找到多年前在江湖上漂泊的人。但是就比如說,封塵也從一些地方聽說了那個死在大臨的,南唐的諜子章鉅野。也知道了,章鉅野是被早年一個在武林當中的捕快發現的這事情,這樣也就證明了江湖的錯綜複雜。一個當年在江湖上叱吒風雲的俠客,居然能贏在京兆府裡做一名捕快。這可以說的上是一件有差異的對比了。
因為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只知道那個捕快,原先是江湖人士。
而這樣也就說明了一件事情,可可能在他們不知道的某個地方,也有一個像景洪一樣的捕快,是原先江湖中的高手。而那個高手可能就是殺了趙連鶴的那個人。
為什麼大臨朝廷沒有限制這些人呢?因為那位盧陽王就這樣在自己的家中,藏了一些當年他找尋的披甲之士和一些江湖高手,偽裝成自己家丁的樣子。所以這種事情調查起來最危險的就是盧陽王。
大理寺那邊是因為邢南林,知道這件事情可能會很危險,所以他沒有讓大理寺去調查這件事。
至於刑部尚書封塵這邊,他就更沒有必要去這樣做了。因為他如果這樣做了,其中受危險最大的就是盧陽王,他這個刑部尚書的位置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盧陽王自身的安全還是輕了許多。終究他也只是盧陽王大業所成立的一個棋子,而盧陽王才是真正下這局棋的人。棋子如何能比得過下棋的人呢?
就算那個棋子是一枚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棋子,可他不是那枚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棋子。
年關將近,刑部的人卻愈發的有些忙碌了,因為雖然封塵已經開始不是很在乎這件事情的調查結果了,但是他們必須要把這件事情調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