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靖天監> 第六十二章 最是人間留不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二章 最是人間留不住 (1 / 2)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人世間有無數次花開花落,人生中有數不清的人會離開回來。

沈均今年已經已經五十四歲,靖天司這個位子他也做了很多年了。

這麼些年他不知道自己是憑著什麼堅持下去的。如果說是因為他對大臨的熱愛,他自己都覺得這很虛偽。

他每晚都會做一個夢,已經做了很多年了。他雖然不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但是也是在高泓安的門下讀過一兩年書的人。

外人很少知道,他是被平帝帶在身邊的,因為人們知道他時,他就已經是一名將軍了。

與普通的將軍不同,沈均出名不是僅僅因為他在打仗這一方面具有的突出能力,還是因為他那種洞察力和學識。

也是因為如此,沈均也有了儒將的稱號,前朝是有儒將,但是大臨的那位開國皇帝很反感讀書人,所以儒將也就因此沒在大臨出現過。

但是這些年隨著文官集團的逐漸壯大,所以這個儒將的說法又被人們重新地提出來了。

沈均雖然不反感這個說法,但是也沒有絲毫喜歡。他以前很希望自己能是一個讀書人,因為他覺得那位的談吐很優雅。

沈均在高泓安門下的時候,高泓安還是中年,還不是首輔。

沈均總喜歡看著眼前那個一舉一動都透漏著平和的小夫子,心裡除了對他的崇敬之外,還有一絲疑惑,就是高泓安對他很照顧,每次都會為練武的沈均準備好一些東西迎接他,或者是些能塗抹的藥酒,或者是些補身體的吃食,但是卻從來不說收沈均為弟子,以前的沈均覺得高泓安不收他,是因為高泓安覺得他是一個武夫,教學可以,但是收為弟子不可以,有愧高泓安的讀書人身份。

這個問題困擾了沈均很多年,知道高泓安把王少躍收為弟子後,又把他轉給自己做學生時,他才明白,高泓安不是不收他為弟子,而是想把沈均留到最後。

因為那時候沈均就已經知道了高泓安的計劃,沈均也是在那之後,開始把高泓安當做自己一生中最為敬佩的人。

他以前心目中有很多歷史上的偉人,那都是他想要模仿的,但是那只是歷史上的偉人,沈均覺得高泓安或許不如那些偉人,但是高泓安所做的那些事,是他想做的。

而且在年少讀書時,沈均就覺得高泓安算得上是一位奇人,倒不是學識多出奇,而是愛好和性格出奇。高泓安喜白(沈均的這點愛好也是從他那裡學的),往往是夏日著白衣,冬日著白裘。就連發簪都喜純白色玉做的,只是後來做了首輔,平日裡除了官服就很少穿別的衣服了。而且那時的高泓安生的很是好看,雖說是北方人,但卻是類似於南唐士子的樣貌。

再加上脾氣很好的,溫文爾雅,為人如春風十里拂白雲,所以那時候的沈均覺得自己哪怕以後成為不了像高泓安這樣的人,但是也要向他看齊。

而且高泓安的學識淵博,沈均覺得他比那位自己手下的大臨文宗要強上許多,而且高泓安不僅在經學典論都很擅長,就連一些略‘偏’的學問也是信手拈來,甚至連大臨境內很少涉及的內容也是能夠輕鬆地說出來。

南唐和部分南方的國家都是有佛教的,但是大臨沒有。甚至於未曾有過任何一位僧人進入過大臨傳教,因為大臨人對於這種東西其實不是很信的。

大臨本土也有道家,但是大臨人對於道家的態度,除了鬼神之說外,就沒有什麼多餘的了。在大臨人的眼中,鬼神之說之所以被他們信奉,是因為他們對先祖的思念和他們對先祖的尊敬。

至於道家只是他們的一種方式而已,大臨的百姓們其實也有信仰,只不過他們的信仰很特殊,他們信仰大臨。

是的,大臨百姓信奉自己的國家。大臨的百姓們或許真的如王少躍看到的那般很不堪。但是王少躍從頭到尾都也只是有著憤怒和乏力的感覺。可是從頭到尾,他都沒有說過任何一句放棄大臨的話,也沒有生成過任何放棄的念想,這除了和王少躍對高泓安和沈均以及他父母的許諾之外,也有他自己這麼些年來所經歷的事。

王少躍在南唐,雖然有過得好的時候,但是他覺得那段不好的時光,才是他最應該銘記的。

南唐很注重讀書人和官員的地位,甚至於富商的地位居然在普通官員之上(大臨向來壓制商人),所以雖然南唐的文化生活很豐富,可是南唐的百姓過得很不好。

王少躍覺得自己當年在大臨見到的那些事情很讓他絕望,但是當他在南唐度過那幾年後,他才覺得大臨雖然有點問題,卻比那些地方好上很多。

沈均當時很不理解高泓安為什麼會了解這些東西,高泓安和他說,多讀書就可以。

沈均知道佛學的第一篇文章,是高泓安給他講得那篇《論佛骨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