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對於朱棣尤為不喜歡,或者說他對大部分和父親年齡相近的幾位叔叔,就沒一個喜歡的,其中朱棣更甚。
朱允炆從小所接受的皇家教育,便是和父親差不多,以儒家經典為主。
只不過朱標在學習儒家學問的時候,也會涉及到軍事,民生,吏治等其他方面的知識。
朱允炆因為年齡過小,朱元璋及朱標對他的主要教育,還是以培養心性為主。
本來朱元璋在朱標薨後,就打算培養朱允炆。
只是這個培養沒多久,朱安出現了。
現在的朱允炆,還停留在儒學之上,對於處理政務,只是一知半解的狀態。
朱允炆之所以不喜歡朱棣,在於接受大量的儒家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朱棣這些叔叔輩的,幾乎都是從沙場這樣的環境長大的。
當時朱元璋,除了關心朱標的學習教育外,對於其他的兒子,基本上都處於放任的狀態。
尤其是兵荒馬亂的,所以不管是朱棣也好,還是朱樉,朱棡,大致的情況都差不多。
這也造成了一個包括朱棣在內的幾位藩王,在性格上,更接近於武人,對於禮法這些不怎麼講究。
因為朱標的緣故,其實包含朱棣在內的幾位叔叔,對於朱允炆還是極為友善的。
畢竟愛屋及烏,大哥朱標在他們心中尤為敬重,對他的兒子也比較親近。
只是這種親近,卻成了朱允炆的童年陰影。
武人對孩子的親近,是一種怎樣的體現?
比如朱棣,隨手摸摸朱允炆的頭,在這禮法甚嚴的大明看來,便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其他的幾位叔叔,大抵上也差不多,肢體接觸在武人看來極為正常不過。
可這種武人的親近,讓飽讀詩書的朱允炆難以接受,他抗拒,甚至於厭惡。
朱允炆希望自己能像父親朱標一樣,儒雅隨和,謙謙君子的風範。
這些叔叔們,在他看來,簡直就是素質底下的武將一般。
不僅動手動腳,言語間還極為粗魯。
一些葷段子更是讓朱允炆打心底裡鄙夷。
隨著朱棣的軍功越來越多,深得皇爺爺的喜愛後,朱允炆對於朱棣就更加忌憚了。
不過父親朱標在世,朱允炆只是在心底裡看不起。
而當朱標去世,皇爺爺定下他為下一任皇帝后,朱允炆對朱棣的想法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