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飲食和後世的區別,不在於火候,刀工,取材。
而是在於佐料。
尤其是最近,朱元璋對於光祿寺的飯菜,已經有些厭倦了。
傳說中朱元璋的‘四菜一湯’極為出名,當然這不是天天吃。
真要天天吃,誰也耐受不住,即便是大臣們,大餐的情況也是比較多的。
光祿寺,洪武八年改名為光祿司,不過後來洪武三十年又改了回來。
目前光祿司有庖役八百餘名,主要負責皇宮裡的一切膳食,這其中也包括朱元璋的。
就皇帝而言,膳食自然也是極為講究的,不過對朱元璋來說,天天也就是大魚大肉罷了。
早膳:羊肉炒、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香米飯、豆湯、泡茶。
午膳:胡椒醋鮮蝦、燒鵝、燌羊頭蹄、鵝肉巴子、鹹鼓芥末羊肚盤、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羊肉水晶角兒、椒末羊肉、香米飯、三鮮湯、豆湯、泡茶。
這便是朱元璋的早餐和中餐了。
大明而言,每天只有兩餐為正餐,像晚餐或者夜宵,那都是屬於副餐,不被記錄在內。
因為大明的百姓都是兩餐制,大約九點吃一頓,下午三四點吃一頓,一天的飲食就結束了。
不過皇室貴族們,都是三餐制,晚上肚子餓了,也可以傳喚光祿寺準備夜膳。
畢竟八百名庖役,做起吃的來還是比較快。
只是這些膳食,目前朱元璋有些厭惡了,從菜譜上就可以看出,很油,基本上就是大魚大肉。
天天吃,誰還能吃不膩呀,大明可不講究吃什麼青菜。
青菜那都是窮苦人家才吃的。
至於朱安準備的火鍋。
其中底料用到的作料,基本上都有後世七八成了,而且這次還特意新增了部分的藥膳進去,滋補氣血。
肥嫩的小羊羔,是朱安特意養殖的,用的最鮮美的牧草。
劉伯切出來的羊肉片,不說薄如蟬翼,但透光不是問題。
其中的蘸料,更是用雞骨頭磨成粉末製作而成,老爺子喜歡吃蒜,朱安在其中也為其準備了大量的蒜蓉。
在就膳前,更是有下人送來熱手帕,擦拭手臉。
這種獨特的儀式感,讓朱元璋和蔣瓛對於火鍋的味道,更加的期待起來。
朱元璋之前愛吃大蒜,哪裡感受過蒜蓉的味道。
這一波下去,是他從未感受過的人間美味。
除了羊肉外,同時配有了大量的蔬菜,搭配吃起來,這種葷素相間的吃飯,一點都不覺得油膩。
而且哪怕是白菜,在湯底裡煮熟了,伴隨著羊肉的味道,更多幾分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