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回道。
雖然朱元璋是平民出生,但從小就酷愛讀書,到了中年即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文章,而且還能填詩做賦,吟詩聯對。
據史料記載,朱元璋一生寫下大量著述,除《御製文集》外,他還親筆撰寫了《資世通訓》、《祖訓錄》、《皇明祖訓》、《御製大誥》、《大誥武臣》、《御法洪範》、《御法道德經》、《集註金剛經》、《周顛仙人傳》等等著述。
即便如今,都已是古稀之年,政務繁雜的情況下,朱元璋依然會抽出不少時間來讀書。
朱元璋的成功,確實有一部分運氣的成分,但跟他的學識是分不開的。
不然也建立不了如此完整的大明制度體系。
“既然老爺子讀過史書,可曾聽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朱安面色也開始認真起來,對朱元璋問道。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朱元璋的面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冷冷的說道。
“陛下如今的制度,看似完善,實則留下了非常嚴重的問題,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但是時間久了必然會出事。”
“這商人的兒子是商人,匠戶的兒子只能是匠戶,軍戶的兒子只能是軍戶,看似美好,實則有一個很大的隱患。”
朱安直接無視了朱元璋的神情,他知道老爺子定然是極為相信朱元璋的。
自己對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提出質疑,心中肯定不爽。
“哦,這不是很好嗎。”
朱元璋淡淡的回道,心中卻是想著:這還不是想著讓子孫們,永遠在這皇位上。
朱安搖搖頭,道:“人心。”
“老爺子覺得,每一個軍戶的兒子都想當軍戶嗎,每一個商人的兒子都想當商人嗎。”
“我的父親是商人,所以我也成了商人,連考取功名的資格都沒有,這對於我公平嘛。對於這些出生的人,公平嘛。”
“假若大明長治久安,也就罷了,一旦有特別重大的天災人禍,其中的影響,必然會衝擊整個大明江山。”
朱元璋聽聞,卻是怒氣收了許多,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朱安拿自己在打比方。
這就讓朱元璋的心中,有些心疼了。
總不可能去怪罪收留朱安的那個行商,說你一個低賤的商人,怎麼能收留咱的大孫?
朱元璋還沒有老糊塗,所以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中的心思,自然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