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字面上的意思一目瞭然,結合先前會試中的試題,周潤澤覺得當今皇帝還是比較務實的。
比如會試第一題就是在問考生們如何才能做到國富民富。
如今這道題,就是大而化之,站在全國的高度,如何才能治國安邦了。
這道題給了考生們最大的發揮空間,然而卻不好回答,因為想要出採,又要有理有據讓人信服,著手點就不那好把握了。
周潤澤將墨磨好後,遲遲未能動筆。
他在遲疑,心想是找幾件事例作出相應的闡述,還是結合歷史的情況,總結歷史的經驗,指出現行制度的弊端,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提出如何治國安邦。
想了想,他還是決定遵從自己的內心,分別從天人合一、忠君愛國愛民、依法治國三個方面著手寫這篇文章。
找準方向後,要怎麼寫就簡單多了。
他提筆寫道。
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乾康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這句話的意思是,臣聽說帝王統治國家,必須有經營管理的實政,而後才可管束臣民,綜合處理紛繁的政務,才能實現和樂昇平的社會。
必須有倡導踐行的實心,而後才可鞭策百官,振作整肅種種事務,才能建成昌盛興隆的國家。
為了對殿試卷的題目作進一步回答,周潤澤針對社會現實,給皇上提出了十條治國建議。
一是嚴格選拔和考核各級官吏。
皇上圖謀治國,必須設定和選拔好各級官吏,而且對這些官吏要有明確分工,讓他們按照職權各負其責,不允許任何人做超越職權的事。
二是不讓恥辱的言行招搖過市。
社會上有人譁眾取寵,專作表面文章,有的甚至把恥辱言行加以炫耀,這種人絕對沒有深沉遠大的胸懷。
對他們要從言論考核到實際,使投機取巧的人不能與忠厚老實的人得到同樣的名聲,使輕浮的人不能與誠實的人得到同樣的榮譽。
三是廣開言路,嚴格官吏的舉薦條件。
皇上派巡察官到各地去巡察,目的是打擊汙濁,樹立正氣。
但不少地方官吏已養成了苟且偷安的習慣,即使派一些巡察官下去,也不能徹底改變這種局面。
最好的辦法是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嚴格官吏的舉薦條件,全面瞭解每個官吏的基本情況,分清優劣,真正做到優勝劣汰,激勵官吏努力工作。
四是培養教育官吏,抓好教育。
教育者的任務是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和規範道德水平,以維護和振興好的社會風氣。
針對當時學風中存在的欺詐和虛偽行為,國家必須下決心培養和磨礪一批管教育的官吏,對他們寄於重託,放手讓他們工作,在全國形成認真讀書的風氣。
五是加重對貪官汙吏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