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仍然留荀彧與程昱守鄄城,夏侯惇守濮陽,陳宮守東武陽,又留下將軍徐翕領五千兵守昌邑,將軍毛暉領五千兵守壽張,為的就是防止潘鳳再次領兵入兗,再來一次劫糧散民之舉。
他親自率領五萬大軍直接進入徐州東海,陶謙放棄諸縣守衛,聚兵於郯縣。
戚縣、昌慮、陰平、承縣、蘭陵和襄賁先後被曹操攻下。
其實也不用攻,曹操大軍一到,諸縣縣令要麼投降,要麼棄城逃了。
諸縣不少百姓遭到曹兵劫掠殺害。
“將軍,咱們要攻去開陽嗎?”
襄賁城內,曹仁向曹操問道。
曹操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戲志才問道:“先生以為,我當先攻開陽還是郯縣?”
他出兵之時是想要攻打琅邪的潘鳳,現在卻開始猶豫了。
潘鳳在開陽有一萬多兵屯守,陶謙在郯縣有五萬兵屯守。
曹操的最終目的是奪取徐州,如果先去攻開陽,而潘鳳不弱,就算能攻下開陽,自己也會損失兵馬不少,到時再去攻郯縣將會更難。
如果是先攻郯縣,陶謙又死守城池拒不出戰,強攻城肯定不行。
曹操為此猶豫不定。
戲志才反問:“將軍出兵時欲除潘鳳,為何此時卻猶豫了?將軍此次出兵的目的是什麼?”
“除潘鳳,奪徐州。”曹操答道。
“哪個更重要?”戲志才又問。
曹操想都不想就答道:“當然是奪徐州,只是潘鳳不除,徐州難得啊!”
“將軍是否憂慮,若先攻潘鳳,與他相拼,則我們將會大損兵馬,再攻郯縣不易下?”
“志才知我,先生可有良策?”
“將軍若先攻潘鳳則徐州不易得,若先攻郯縣,得了徐州,將軍以為,潘鳳還不易除嗎?”
曹操恍然若悟:“先生是以為,當先攻郯縣,將徐州奪下,有了徐州,憑潘鳳琅邪一郡之地,便不可擋我兗徐兩州之兵,則其必亡,是否?”
戲志才卻是微微搖頭道:“不,陶謙自前次傅陽大敗,知將軍兵將之強,他雖有劉備相助,然而劉備雜兵弱旅,不足以道。此次我們若先領兵攻郯縣,陶謙必不敢出戰,郯縣之內有五萬兵馬,其若據城堅守,則郯縣不可攻下。”
曹操有些懵了:“先生以為當先攻潘鳳?”
戲志才笑道:“潘鳳之勇,將軍深知,他能敗曹仁斬文謙,便足以說明,且其兵皆為琅邪泰山之卒,頗為悍勇,縱是我們兗州善戰之兵,與其相戰,也佔不到多少優勢。潘鳳之智,將軍也深知,其行事怪異,卻大有深意,劫糧散民,逼得將軍即刻退兵,足見此人善於用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