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往北面探查的斥候回報,高覽果然伏兵在邯鄲北城外十五里處,等著潘鳳退走。
這在潘鳳預料之中,並不覺得意外。
他把閔純和耿武找來。
“琅邪?!”
閔純和耿武聽潘鳳說要去琅邪,都大吃一驚。
那可是在東海之濱,距邯鄲有上千里路,中間還隔著青州兗州。
“無雙,琅邪路途遙遠,咱們要去到那裡可不容易。袁紹大軍逼來,冀州咱們不能再待,但可以去幽州啊。劉幽州為人仁義,必可依附。”
閔純明顯傾向於投靠劉虞。
“正是,去幽州正好,聽聞琅邪之地較為荒蠻,又是臨海之地,無雙,你再好好想想。”耿武態度倒是不那麼堅定。
“兄長,我知道劉幽州仁義,但也正因其仁義,必鬥不過公孫瓚。咱們投往只能為客,又曾與公孫瓚為敵,只怕很難安生。倒不如去了琅邪,擺脫袁紹追兵,也可佔據一郡之地自謀發展。如今天下已然大亂,兵禍頻起,民不聊生,正是英雄出世之時,潘鳳心懷安天下之志,希望兄長與文威兄助我!”
潘鳳說出肺腑之言。
眼前這兩位,一個是自己妻兄,對於父兄皆無的潘鳳來說,猶如親兄。
一個現在算是自己部下,同時也是自己可信用之人,有些話不用隱瞞。
耿武聽完擊掌言道:“潘將軍,就衝你這安天下之志,你去到哪裡,我耿武就隨你到哪裡!”
閔純想了一會,知道潘鳳頗有才能,或許將來會有大作為,又見耿武贊同,當下點頭道:“既然文威也贊同,我便無異議,咱們何日起程?袁紹大軍若是追來,咱們如何擺脫?”
有了閔純和耿武贊同,潘鳳便再無憂慮,李響和那些兵士,只要賞豐糧足,他們必會聽命。
“咱們如今只有北面一途可走,高覽伏兵北面,正等著咱們。好在袁紹是派了高覽來堵截,若是派了張郃或文丑,那就難辦了。”
“我先帶領陷陣營在前面開路,高覽那五千步卒還擋不住我。兄長你帶領一千五百兵居中護衛家屬和輜重,耿校尉你帶領四千兵殿後。”
對於高覽,潘鳳瞭解一點,憑自己現在的武力,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裡,所以才沒有在猜到他斷了去路的時候立即離開。
“耿校尉,出城之後,你可讓兵士沿途多砍伐樹木,橫鋪道上,阻敵追騎,再讓弓弩兵在後射阻敵軍追兵。咱們今夜即出城離開。”
潘鳳釋出命令,耿武現在代領校尉之職,潘鳳稱他為校尉。
“今夜即走?太匆忙了吧?”
閔純驚問。
潘鳳說道:“若是晚了,張郃與文丑領兵來到,想走可就難了。”
閔純想想也是,不再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