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賈公館。以孫總為首的一些東北高管們是組隊的出現在了這裡一樓的大客廳裡面。
他們千里迢迢的從大老遠飛過來見賈有為,那肯定不是為了聊天,而是為了告狀。他們是原告,被告人就是賈玲玲。
“如果是你的意思,我們自然沒有話說,執行就是。我們擔心的就是有人打著你的旗號在剷除異己,壯大個人勢力。
你可得警惕有人在你背後搞小動作,試圖架空你。”孫總坐在左側最靠近賈有為的位置上面,進退有度道。
賈有為不是第一天才知道自己死去那個親爹的老臣子們,雖說忠於賈家不假,但是或多或少也有倚老賣老,擺資歷,依仗著當初功績的心態。
哪怕有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也不能夠就統統地把他們都給炒掉。第一,不能讓人說自己,或者賈家是卸磨殺驢。
這其中能力實在不濟,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的老人,打發去子公司,孫公司的閒職上去幹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著退休。再不然,就降薪。
第二,經濟效益要講,人情也要講,是才符合本國的國情。他們把青春都賣給了公司,以及賈家。
人一老了,就被踢掉,那麼他們今後的生活,養家餬口怎麼辦?這可以不用去管數量龐大,以萬作為單位計量的工人,低階白領等群體,但中高管理階層還是要多多少少地照顧一下。
第三,這種照顧,也是有著策略上面考慮。年輕人,後進公司的人總不能夠帶著戰戰兢兢,暗罵公司只知道賺錢,太無情無義,利用完了就扔。
同樣,也能夠激勵他們積極向上的拼命工作。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老早就形成一個概念,混嘛,混,等你混不上中高管理階層,人到中年,乃至還到不了中年,35歲左右就能夠把你給擠出公司去。
第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上不去,被踢出公司,那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這公平的上升通道在賈氏集團還是存在的。
賈有為背靠在獨自一個人坐著的長沙發上面,完全表現出了一副不置可否的態度。他深知賈玲玲的最大優點和缺點是混在了一起。
她不喜歡鈍刀割肉,歷來都是快刀斬亂麻,一刀切。效率高,手段狠,後遺症也不少。當然,拖拖拉拉地辦事風格不是賈玲玲。在她看來,這樣做的損失會更大。
孫總一時間搞不清楚賈有為葫蘆裡面賣得什麼藥。他再三權衡過這一趟來見對方的風險。賈玲玲和賈有為的關係可是非同一般的好。
在外界一直盛傳,賈玲玲與其說是賈家的養女,還不如說是賈家的媳婦兒。所以,這其中的關係就很微妙了。
不過,孫總等人也清楚,賈有為還是比較公私分明,聽得進去各方面的意見。何況賈玲玲給他們定下的一個月限期,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與其屆時被逼的沒臉面的走人,還不如奮力一搏,保不齊就能夠從賈有為這裡拿到多餘的寬限時間。
再不濟,也能夠看看他對他們這一幫子東北老臣子們是一個什麼態度,到底是讓其退居二線,還是另有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