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有為坐在自家的書房內,不是面對著電腦準備打字。他右手握著一支派克金筆,低下頭看著書桌面上所放的空白稿紙。
自己思來想去,準備把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是給發表出來。《黃金時代》一則是部,另一則是集的名字。
於此相對的,經由他妻子李銀河後來編纂而成的有《黑鐵時代》,《青銅時代》,《白銀時代》,《黃金時代》,以及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
從書名上看,頗有一種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之風《摺紙時代》、《虛銅時代》和《刺金時代》。
王小波的作品是文青們的愛,而郭敬明的作品是小朋友們的愛。王小波是英年早逝,45歲就死了。他真正的屬於死後成名。
王小波生前的時候,可沒有今天如此的大名氣。有人說他正是因為突然早逝,致使書商運作他的書,如何云云。
可是,只要親自看過他作品的人,.羅琳《哈利波特》系列在營銷上面的成功一樣。
從某種角度而言,他的作品被一部分文青視作神一樣的存在。最讓其津津樂道的就是那對生殖器的描寫。
王小波的寫作風格是黑色幽默,讓讀者在看的時候,不僅僅的發笑,而且還會流出眼淚,致使明白那一個特殊十年是多麼的可怕,各種莫名其妙的武鬥,壓抑人性,甚至可以滅絕人性。
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一個個都帶有種男人就應該死在戰場上的豪邁和激情,全然不像今天的年輕人,一個個不是要死在電腦上,就是要是死在手機上。
《黃金時代》這部講得就是一個有關破鞋的故事。女主角就是被人冤枉了。她在王小波的筆下就成為了一個“破罈子破摔”的形象。
如果不偷漢子,且不是白白地被冤枉了?既然大家都認為她是破鞋,那麼就得偷一個漢子。
於是,王小波筆下最經典的“我”這一個形象,也就是第三人稱王二的角色就誕生,粉墨登場了。
王小波的作品註定了在他所在那個時代是被邊緣化,小眾化,不會被主流文學,文壇給接受,獲獎上面也乏善可陳。
事實上,對於一個真正的作家而言,獲獎與否也並不重要,畢竟作品的魅力在於時間的檢驗。
即便王小波活到當下,也難以憑藉他黑色幽默的寫作風格來獲取本國的文學大獎。其實,很簡單,他把那特殊的十年寫得帶著各種諷刺和挖苦。
他在《沉默的大多數》雜文集當中一篇提及的《獨立特行的豬》。表面上是在寫一隻不守豬規矩的豬,而是實際上就在寫想要衝破當時的那種牢籠。
思想上面的禁錮,剝奪了自己從事思考的樂趣,而身體上面的各種折磨,就一個推獨輪車就使得他疼的晚上都睡不著覺,依舊帶著黑色幽默的筆調,好似在一本正經的分析,寫了為什麼推獨輪車會如此的痛苦。
現在的一些人還覺得過去好,真不知道是沒文化,還是沒腦子?或者,兩者是都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