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當杜某的過目不忘之能,是白給的?
就這樣,三量山下聚集了大批身上還揹著“謀反”罪名的罪人,炊煙升騰,一群人或許是許久未聚集在一起了,說話的動靜確實不小。
甚至還有人用草葉吹起了屬於家鄉的曲子。
引來了無數共鳴與低沉的哭泣聲。
而今日,是來到三量山的第二天。
第三日,隊伍有些分散。
大家都去找吃的了。
因為主簿大人發話,得備齊食水,儘快出發。
三量山的物產雖然談不上豐富,但這些人能想盡辦法土裡刨食,在山裡躲這麼久,這幾日的路途所需的糧食自然是難不倒他們的。
更何況,兩架車馬上面還有幾百斤糧食。
但那時沿途用來“表演”用的,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
而隊伍一共在三量山待足了三日。
第三天的最後一晚,早早的,杜如晦便讓大傢伙生火灶飯。
今夜的飯,多做一些,留足了明日早上的。
吃飽後早早休息,明日一早,把飯食都吃了,他們就要全速往於栝走。
而經過了這三天時光,所有人的心思也都沉澱了下來。
不復第一天剛出山時的躁動。
很快,第四日一早。
隨著篝火埋土被壓滅,加上這幾日陸陸續續出來的三百多人。
一共兩千兩百多流民跟著主簿大人的車馬,拉成了一條一字長龍隊。
而玄奘和成玄英的位置也變成了最後面的收尾處。
李臻杜如晦在前領路。
那些官差們則跟在隊伍中間維持秩序。
而走了小半日,出了三量山範圍後,他們來到了第一處村莊。
兩名官差依照吩咐,騎馬早早的奔去村莊裡喊人了。
告訴他們“第一波流民已經出來,郡守下令以工抵罪。你們看看有沒有你家的人,去知會一聲”。
這口子一開,自家男人消失幾個月不知生死的那種壓力忽然得到了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