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自成立開始,除卻懵懂期的“五斗米教”時期,為了發展信眾,讓所有教眾“下界”宣傳外,自從以老君三清學說為中心思想,奠定了道家人理基礎後,無論是何朝何代,所有道士都有一個認知。
那便是越是清淨無為,越好。
而“清淨無為”也是“清靜無為”。
就如同“衣食住行”,衣、食放在最前,代表著要先穿暖吃飽一個道理。
想修行,就要清靜。
想清靜,那便要尋人跡稀少的洞天福地。
可洞天福地皆被大能者所據,天地之間又能有多少?
沒了洞天福地的普通修士該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
“歸隱山林,一心向道。”
而為何要歸隱山林?
通常人覺得,道士是要潛心修煉,體悟天道,潛心修道。紅塵之中終究是雜亂頗多,容易亂人心神。尤其是修為還不堅定的道士,更是要遠離紅塵,體悟大道,使得念頭不被外魔所侵,念頭不被紅塵所擾才行。
這麼想的人,其實沒有想錯。
不過,如果真是修道之人來講這個話題,會有一個更加玄而又玄的說法。
道長會告訴你:
“修煉之人之所以要跳出紅塵,潛心修煉的原因,便是為了避開那“十魔九難”。“
然後呢,如果有人不懂,這位道長便會告訴你何為十魔九難。
不過九難的說法相對統一,因衣食住行一日三餐所困,為第一難。
受親族尊長約束束縛,為第二難。
為妻兒父母奔波無心修煉為第三難。
為名利所困心生貪慾為第四難。
不懂修煉心思不定為第五難。
不遇名師教導,不辨真偽為第六難。
盲目追求道法是否高深,境界是否趕超,與他人相比為第七難。
朝令夕改,無法做到慎終如始,心念堅定為第八難。
而最後,步入老年,成道無望,感慨歲月蹉跎,這,是第九難。
修行之人,此九難又稱“九苦”,與佛門所謂的“六根不淨”相同,皆是概括了一些人生遭遇不得不為卻又難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