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無量天尊!此非貧道之宮,皆賴媽祖娘娘庇佑,若是有心,自行還願即可。不用感謝貧道”了塵懶得管這群傢伙聽不聽得懂,只是一個人徑直返回自己船艙。
其後的兩天裡,前來“打擾清修”的人絡繹不絕,了塵卻一一回絕。
無論這群傢伙出於什麼樣子的心思,了塵也之一句無有他緣之後,便懶的再去理會那些人的心思了。
如今了塵是真的怕了,如今了塵已經不在需要多少俗世功行,能少沾的因果,還是儘量別沾吧!
了塵這副擺明了不想搭理眾人的態度,讓船上的人熱心大減,甚至有些說了塵“假清高”或者“狗眼看人低”的流言都穿了出來,了塵呵呵一笑,也當清風過耳,當做不知罷了。
人心如此,見多了便見怪不怪了。
倒是島津義嘉頗有耐心地每日親自上門相邀,一直得不到了塵答覆的情況下,還派人送來了一封信,表示願意以知行萬石奉養一座道觀,請了塵前去傳法宏道。並希望有機會跟聆聽老子之道的奧義。
了塵拿起了那封蓋上了島津家紋的信件,倒是心中微微一動。
知行萬石,這在日本都差不多夠得上一城之主了,也算一方大名了。而個薩摩番才多少石領地?以佛門在日本千年基業,能知行萬石的寺廟又有幾個?也就一個大名鼎鼎的本願寺吧!而且還是沒有“官方”認可的。
只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島津義嘉肯舍下如此承諾,相必就是有所求的。
了塵不怕別人有所求,凡世之人誰能做到無情無慾?有所求才會有宗教,宗教不就是回應各種所“求”的的嗎?
了塵想了想,卻沒有給予答覆。然是將書信放在了一邊。
不是了塵不想借此讓道教在日本紮下跟來,畢竟不管怎麼說,日本也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只是了塵不想捲入列國紛爭去罷了。
算一算時間,那位大名鼎鼎的尾張大傻瓜,第六天魔王應該快橫空出世了吧!了塵需要的是一個能超然物外的道門,不是也如日本“佛門”那樣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百年如一日地煽動一向一揆,跟大明白蓮教有得一拼的假玄門。
若是答應了島津義嘉,或許對道教初期的開拓大有好處,但也肯定免不了會荒腔走板地弄成日本式“道門”。過多地參與的塵世間的事務裡去,爭權奪利,失去十方叢林清淨根本。
要是日本的道觀成了第二個比睿山,了塵管還是不管?
“且等一等吧!”了塵嘆了口氣,而今的日本已經快走到戰國的邊緣了,一代代的所謂“雄主”接連登場。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不是光說中國的。日本百年戰亂也到了要統一的時候,一國大勢了塵阻止不了。但了塵絕不介意給人添添堵。
比如那隻統一天下的猴子(豐臣秀吉)。。
從上海出發,船隻最先到達的就是九州島。也算到了島津義嘉的家門口。島津義嘉倒是希望能在努力一次,只要將了塵請上薩摩番的土地就算不能彌補丟失“軍國重器”的失職,也可以幫忙收拾一下人心。畢竟這些年,因為雲狐尊者的事情,道家在日本的影響不小,特別是那些佔據了高層的武士公卿,誰不想長生不死?
只可惜,等到島津義嘉帶著十二分的誠意來到了塵的船艙時,了塵早早地就飛走了上百里了。島津義嘉愣是差不多將船隻上下都找了幾遍,也沒見到了塵半點蹤影。
“終究還是無緣啊!”島津義嘉一聲長嘆,也只能怏怏作罷。
了塵原來以為大明的百姓是最苦的,到了日本才知道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至於為什麼日本農民沒翻起什麼風浪,不過是因為日本的統治階級的確要比大明那一幫子嘴炮無敵,手無縛雞之力的誤國書生強多了。
至少武士是真的能砍人的,大明的讀書人除了誤國,就啥也不會了。這也許也就是為什麼同樣面臨著西寇來襲,兩國的選擇跟命運相差那麼多的原因吧?
了塵饒有興致地漫步在幾百年的日本鬧市街頭,唯一的感慨就是這個時代的日本的刀真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