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氏確是有了身子,前幾日醫官才剛診斷出來,尚不足三個月。
自成婚以來,她與夫主已育有二子二女。長子蕭紹年已十四,生四女時氣血虧損得厲害,其後兩人便一直留意……自己也不曾想到這就又懷上了。
姜佛桑得了準話,笑著道了聲恭喜。
時人認為多子多福,而且是夫妻恩愛情篤的表現,蕭元胤與卞氏在這方面的確堪稱模範。
蕭元胤後房本就稀少,幾乎沒有庶生子女。四房的蕭元牟則恰恰相反,除了郭氏生的一子一女,餘下皆是側庶所出,總也有六七個了。
姜佛桑當然不能說這樣的恩愛不好,只是以卞氏的年歲,之前又虧過身子,實在讓人替她捏了把汗。
“夫人還當保重身體,莫要操勞太甚,等月份大些,最好讓醫官隨侍在側,時時留意。”
卞氏見她說得一本正經,忍俊不禁:“你自己還未做阿母,倒是替我操起了——”
意識到這話不合適,連忙改口:“這一胎也不知怎麼,耗神的厲害,人乏力,氣色也差,長夜多夢、心焦作渴……前頭幾個都不曾有過。不過你放心,醫官已開了安胎的方子,現下正喝著藥呢。”
姜佛桑在這方面所知不多,雖然覺得卞氏這種情況不太適合孕育,總不好貿然開口讓人打掉,便也只能點了點頭。
眼見到了岔路口,姜佛桑才再次開口,請卞氏派個管事去扶風院。
卞氏聽後極不贊成:“今日才……何必這般著急?南地正亂得厲害,你此時走去哪裡?”
姜佛桑搖頭:“蕭刺史體恤,讓我暫居於東城別苑,待叛亂平息,再啟程南下。”
“那就更不必著急了,左右五叔回來的少,你權且在扶風院住著,誰還能說甚?”
“夫人也知道這次的亂子有多大,眼下城裡風風雨雨,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刺史府。我若還住在蕭家,百姓沒準以為和離是假的,屆時再鬧將起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刺史秉公滅私,刺史公子身先垂範,廢除劫奪婚之令能否順利推行,這兩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這就是州衙要扯的大旗。
若然被人詬病為虛晃一槍、和離只是表面文章,那情況就嚴重了。
卞氏也想到了這一層。
今日風波得以平息,泰半是那張和離書之功。
接下來州衙肯定還要拿兩人的和離大做文章……
這麼說來,兩人之間是根本沒有回頭路走了?
都說長嫂如母,卞氏自問自己這個長嫂做的雖未必有多稱職,但對蕭元度這個叔郎好歹還有幾分瞭解,幾年間他的變化卞氏也都瞧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