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梁國朝廷讓兵部尚書夏世俊作為欽差,主要考慮夏世俊是沙場老將,且夏世俊今年剛五十出頭,身體一直十分健壯。
這樣的話,夏世俊就可以一路騎馬急行,儘快趕到熙州的翡翠城,勸說孫浩派鎮西軍趕赴南方迎戰北晉國的軍隊。
所以夏世俊進入熙州後,幾乎是一路疾馳,在大梁歷392年的五月三日,便率領兩百名家兵和五百禁軍騎兵,還有鎮西軍前衛派來保護欽差的一千虎賁騎,抵達了翡翠城。
雖然夏世俊急著趕路,但他也發現了熙州與梁國其他各州的不同。
整個熙州的境內,不管是郡城、縣城,還是集鎮和村莊,都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像北方各州的民生凋零,也不像中原七州的死氣沉沉,這不由讓夏世俊感到憂心忡忡。
此消彼長之下,內憂外患的朝廷,實力會越來越弱,而掌控著熙州,又打服了周邊西域各國的鎮西軍,實力則會越來越強。
更讓夏世俊震驚的是,鎮西軍前衛派來保護他的一千重灌騎兵,其精銳程度,恐怕不會比禁軍中最精銳的羽林騎弱。
要知道羽林騎的編制只有一個旅,人數還不足三千,但鎮西軍卻擁有這樣數以十萬計的重灌騎兵。
萬一將來有一天,鎮西軍舉起反旗,後果可比北晉國的這次入侵還要嚴重得多。
可惜夏世俊非常清楚,就算把自己看到的呈報給朝廷,以如今朝廷的困境,對鎮西軍也毫無辦法。
甚至可能自己看到的這些,朝廷那邊早已都知曉了。
真是國事艱難啊!
面對朝廷這次派來的欽差,孫浩該給的尊重還是要給的,於是孫浩帶著鎮西軍的一眾將領,早早就在翡翠城的城門外,來迎接兵部尚書夏世俊。
夏世俊見到孫浩之後,顯得非常熱情,因為孫浩的父親孫哲,等於是夏世俊的下屬,所以夏世俊見面之後,直接就稱呼孫浩為賢侄,讓孫浩稱呼他為伯父。
“伯父,您這一路辛苦,我已經命人在都護府的府衙準備了接風宴。”孫浩笑著對夏世俊說道。
“賢侄,吃飯不著急。
我這次來是代表朝廷,徵召鎮西軍入關去南方戰場的。
如今南方戰場吃緊,朝廷已經先派禁軍的驍武鎮,馳援南方戰場。
另外乾陽軍的左右兩衛、懷德軍的前衛和南衛、四萬邳州廂軍,還有紹昌軍的左衛和兩萬懷州廂軍,應該已經啟程趕赴南方戰場。
但是想要徹底擊敗北晉國的軍隊,朝廷和永安王的意思,還得把鎮西軍調過去才行。”
頓了一下,夏世俊接著說道:“賢侄放心,這次朝廷不會讓賢侄白忙活。
朝廷已經決定,只要鎮西軍能協助永安王擊敗北晉國的軍隊,就冊封賢侄為鎮西侯,並且把整個熙州劃歸為鎮西侯的世襲封地。
不知賢侄是否願意為國分憂?”
“伯父,實不相瞞。
小侄已經先一步知道了朝廷要調鎮西軍去南方的事情,在伯父抵達翡翠城之前,鎮西軍準備出征的四十萬大軍,就已經完成了集結。
只等伯父把朝廷的旨意帶來,四十萬鎮西軍便可以隨時出征。”
經過孫浩與八位謀士的商議,決定派遣鎮西軍的南北兩衛和東西兩衛,以及親兵衛的兩萬虎賁騎、兩萬白袍騎、兩萬陌刀手和兩萬白袍兵,再抽調十六萬熙州廂軍,組成一支四十萬的南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