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峰滿臉嫌棄的看了西門雪一眼,“自己看去!”
他現在可沒時間給西門雪講解!
“天弘,第二部稍微透露一下唄。”
即便知道劇透不好,奈何高萬峰實在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
“第二部叫黑暗森林....”
.....
當陳天弘他們去上課的時候,作協總部,一間大型的房間內。
二十幾名作協總部人士正在看著面前的電腦,他們就是此次負責接洽稽核國際青年文學大賽的小組成員了。
人員有老有少,說是少,其實也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了。
在他們中間有一位年紀六十歲上下,鬍子花白,神采奕奕老人。
老人的名字叫鄒應德,是小組的負責人,他算是作協總部的核心人員了,也是一位在業內很有聲譽的大作家。
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在國外很有名氣,不只是他,所有的組員均是如此,不然也不會選他們來稽核作品了。
“大家都抓緊看下郵箱,把昨晚傳送的作品整理一下,該稽核的稽核,透過的匯總一下,讓翻譯組譯文....”
與大學生文學比賽相比,這次的國際青年比賽雖然更重要,但實際上需要稽核的作品並不是太多。
因為名單裡的作家總共也有幾百名而已,並且有一半是選擇用完本的作品參加。
他們每天稽核的新作品每天也就十幾本而已,小組裡一大半的成員是負責翻譯的。
國際比賽自然參加的國家眾多,如果都用本國語言,就是評委的知識再淵博也不可能知曉所有國家的文字,所以便需要將參賽作品進行譯文。
這個世界得通用語仍然是英文,倒不是說漢語不流行,而是漢語太複雜,很多西方人理解不了,為了方便,英語便成了通用語言。
譯文是一個很大的工作量,但小組裡負責譯文的人士在國內都是最頂尖的那批人,而且他們也只需要負責稽核過的新作品,也不是每篇作品都是長篇的,所以時間上來的及。
這也是國際比賽說是一個月,實際是20天準備時間的原因,因為剩下的10天是留給翻譯人士的。
“鄒老,昨晚發過來的作品,有一個挺有意思啊!是《流浪地球》的作者,曹老的徒弟。”
一位中年組員在看了下郵箱後,像發現新大陸似的朝鄒應德說道。
“還真是,《三體I:地球往事》....”
又一名組員出聲。
“哦?小李,將這部作品列印出來,我看一下。”
鄒應德聽聞後來了興趣。
對於陳天弘在座的都不陌生,因為他是參賽作家裡年紀最小的,還是中途加入進來的,並且是朱彥霖打的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