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知秋抬頭觀望著,心中卻在轉著各種各樣的念頭。
如果說,以前對於宋箋秋僅僅是好奇的話,那麼現在,其實他就是有些刻意的在引導了。這其實也是三草道人張長長跟他商量過的,先觀察,如果適合的話,可以施加一定程度的引導。
其實對此,他也是提出過疑問的,畢竟,雖說現在佛道和睦,沒有什麼間隙,但那也要看在哪個方面,像收徒方面,就絕對是最容易起衝突的。
世間凡人千千萬,可想要找個三觀端正,心胸開闊又天資卓越的傳人,卻是難上加難,這也是為什麼,赫赫有名的真羽道人白衡衝,會看在自己徒弟性格有缺陷的情況下,還將其當作自己的真傳弟子,就是明白,想要找到一個完全合心意的傳人,實在不亞於大海撈針。
有時候,為了傳承,能收也就收了,性格上稍微有點缺陷,也只能儘量進行調教,不然的話,真要按照嚴格標準來收徒,恐怕這傳承就要消亡了。
按理說,宋箋秋就屬於那種天資卓越之人,這樣的徒弟,別說佛道兩家,就是邪門外道,也都是搶著收的,可偏偏為什麼,淨石大師不僅沒有收她,反而放手讓道家這邊插手引導呢?
就算宋箋秋身上紅塵牽扯太深,這也不是不收徒的理由。
畢竟,紅塵牽扯太深,那就收為外門弟子嘛!佛阿子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嗎?
他不知道當初張長長跟淨石大師聊了什麼,可現在看到宋箋秋開口誦經這一幕之後,卻驟然間明白過來,為什麼淨石大師願意放手了。
就是因為,宋箋秋這佛性不僅純淨,而且根深蒂固,根本不是什麼稍加引導,或者訓誘就能夠洗去佛性的,就算他們再怎麼施展影響,即便宋箋秋自己也傾向道家,也依然無法擺脫與佛門的聯絡。
換句話說,不管道家怎麼插手,其實都是在給佛門培養人才。
想通這點之後,玉知秋只能說聲佩服,大師就是大師,僅僅見過宋箋秋一面,看的就比他透徹多了。
不過,明白歸明白,玉知秋卻也知道,道家卻也捨不得就這樣放手,即便到最後,最大的好處都讓佛門佔去了,但只要讓宋箋秋知道道家的好,那關鍵時刻,也就有用了。
三草道人張長長或許就是如此想的,不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而是為整個道家,拉攏一個佛門盟友,畢竟,以宋箋秋的這種佛性,以後即便是在佛門之外,對佛門的影響也依然是強大的,不亞於佛阿子。
所以,前輩就是前輩,玉知秋也只能感嘆,更為敬重張長長為道家所做的一切了,而他能做的,自然也就是儘量讓宋箋秋,明明道家的好,受道家的恩,短期是沒什麼用,但以後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僅僅片刻的轉念,他就回過神來,發現剛剛他釋放出的十幾只冤魂厲鬼,早已在陣陣梵音之中受到渡化,化為金光,消失在天地之間,於是再度祭出三角旗,揮舞起來。
加更的………………求票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