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酷暑,蟬鳴不休。
渭水流域。
作為中州大夏與東境交壤之地,渭水附近常年處於無人管轄的狀態。
大夏想想開疆擴土,東境諸宗不同意。
東境想傳道,大夏又絕不妥協。
簡而言之,這塊地盤是不是我的,不重要;但不是你的,對我很重要。
久而久之,渭水流域附近這一片,在兩方大勢犄角下,形成了一種微妙的自治。
以汕原,烏懿兩座大城為首,周圍輻射數百村鎮,形成了渭水的一片自治地域。
稱為渭水流域。
渭水流域有極大的自主權,自然也催生了各種混亂和罪惡。
山匪橫行,惡賊當道,那都是尋常之事了。
但事實上,江南的下一個目的地並不在這兒。
只是途徑附近時,識海中的青燈,突然躁動起來。
這種感覺江南已經無比熟悉了——這是告訴他,方圓不遠處,有點燃青燈之地。
但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方向。
所以他便停了下來,在烏鐵邊境的驛站,打聽到這個方向,正是混亂的渭水流域。
稍微休整了一番,買了些乾糧雜食後,他便朝著渭水流域行進。
途中,路經一家十里莊。
其意如其名,前十里,後十里,唯此一莊。
可供歇腳,吃茶,喝酒,打聽訊息。
江南在此停了下來。
說是十里莊,實則更像是一門子山野茶館。
江南要了個座,點上一壺茶水。
此時正直下午十分,十里莊就江南一個人。
老闆是一個面板黝黑的漢子,穿一身麻布褂,舊草鞋,背後搭著塊汗巾,雙手滿是老繭,一看就是莊稼人。
他操著一口烏鐵味兒的大夏官話,往江南對面一坐,隨口問道:“小公子,俺看你是讀書人,咋會想到往渭水這邊跑?”
江南笑道:“讀書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要出來多走一走才是。”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渭水不是一般地兒,前方山匪橫行,往來商客都得僱鏢才敢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