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立在大門前的兩塊石碑,能豎這兩杯石碑,一般而言就是聖地,比如貢院!
但是嘉靖朝已經立了兩處這樣的石碑,一處是這燕京大學,彰顯出皇帝對於文教的重視,對於這般作為,朝堂上雖有微詞,但是反對的聲浪並不算太大。
還有一處則是英烈祠!
這一處立這樣的石碑,不要說是朝堂,就是民間的讀書人意見也大了去了。
對於讀書人而言,這天底下除了讀書人之外,所有的階級都是垃圾,當然這個所有不包括皇室,他們是高高在上的讀書人,是天下文興的種子,而當兵的算什麼?
粗鄙的武夫算什麼?他們血染疆場本就是宿命,畢竟是拿了軍餉,吃著大明的祿米的,那麼本就該為大明的江山賣命。
身為官員,讀書人中成功出仕的前輩,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方還需要下轎?
嘉靖帝對武人不錯,但這一條未免好的有些過頭了!
於是抗辯之聲充斥了朝堂和民間。
朱厚煒當所有的抗爭都是放屁……
然後派了一位宦官整日裡蹲點在英烈祠門口,但凡經過沒有下轎的官員就掏出小黑本記下來。
然後七名官員被開革,十二名官員被髮配偏遠之地。
皇帝自然沒有道理無緣無故的開革官員,儘管他有這個權力,但是引起滿朝的不滿,認為皇帝管的太寬,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但是每一個開革和發配的官員都被公佈了罪狀,罪狀什麼名目都有,最常見的還是貪汙!
誰的屁股上沒有屎?滿朝官員誰敢說自己兩袖清風,清廉如水?
一個都沒有,包括首輔楊廷和在內!
按明制,貪汙幾十兩銀子就能砍了,儘管這種制度早已經名存實亡,可嘉靖帝要是真拿這條律法出來懲治貪腐,誰能說不行?
天底下的百姓還會拍手稱快,說皇帝懲治貪官汙吏,當真是大快人心。
現在皇帝只是開革和發配,也沒拿英烈祠前不下馬來說事,已經算得上是網開一面,當官的還能怎麼樣?
很顯然,這些事讓滿京城的官員清晰的認識到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皇帝在隔山打牛,他明明是因為你沒下轎要懲治你,可懲治的理由卻是別的,這手段之陰險,簡直難以想象。
其二便是讓滿朝終於認識到天眼的恐怖,可以想象滿京城的官員都被天眼盯上了,甚至絕大多數的黑材料都被送進了宮。
皇帝不找你麻煩也就算了,如果要讓你滾,黑材料一扔,這京城便再無你容身之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