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工程?”楊一清有種不祥的預感道:“除了龍羊峽河和葛洲壩,敢問陛下第三大工程是?”
朱厚煒嘿嘿笑問道:“戶部缺錢嗎?”
楊一清無語,卻只能無奈道:“暫無財政之憂。”
“這就對了嘛。”朱厚煒此刻就是一副活脫脫的奸商嘴臉:“朕早就說過,銀子再多堆在庫房裡面也只能是一堆破銅爛鐵,它們本身並沒有絲毫的價值,它們的價值在於流通!
朕也知道戶部窮怕了,但是現在也富裕幾年了,多了不敢說,現在戶部的庫記憶體銀總得有三五千萬兩吧,繼續累積下去能如何?
還是半點價值沒有……朕也知道你們想的是防患於未然,但是患能有多少?真有了大患,朕會眼睜睜看著嗎?
銀子!只有把銀子充分利用起來,才能把大明建設的更好,大明建設的越好,百姓手裡的銀子有了,戶部就能收到更多的稅收,這是良性迴圈!
楊愛卿身為內閣首輔兼領戶部,總不至於連這麼淺顯的道理參悟了幾年還參悟不透吧。”
楊一清不想說話,戶部有多少銀子,估計他這個尚書都未必比嘉靖帝清楚,原因很簡單,戶部確實是收了稅,但也只是最後匯總收取,在地方上收稅的是稅司,當然就算稅司也是儒家官員把持,但是在稅司之外還有審計!
各地有審計司的,那麼由審計司負責對稅司監督檢查,沒有審計司的,各地銀行就是審計,而審計不是朝廷的衙門,是皇帝的私人!
也就是說,以前官府想要從賦稅當中貪汙腐敗,用做假賬、報損耗等等形式就能達成目的,但是現在幾乎不可能!
你要說賄賂審計司的人來一起貪汙,那你別忘了,還有天眼,審計司的人要麼出身永王府和新學,要麼就是皇帝從民間招募的賬房,他們不怕死?
審計制度,監察制度,舉報制度加上天眼,交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巨網,所有的官員就都是這張巨網中的魚!
地方官府如此,京城更是如此,以前的戶部,那絕對是肥差,現在呢?當官的伸手試試,每隔一段時間,審計司就會上門查賬,有時候甚至是交叉查賬,一旦發現重大不對的賬目,那麼上一次審計的就是失職,失職什麼下場,自己想……
也就是說,現在別看皇帝提倡高薪養廉,提升了官員數倍的俸祿,可現在官員的日子比起以前要難過多了……
偏偏還有苦說不出,要打落門牙往肚子裡面咽!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