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過通州,但是沒有見到傳說中的那幾座改變大明的研究院,所以他很遺憾,現在既然皇帝讓他南下,那麼他就抱著學習的態度,基本上不發表自己的觀點。
但是現在嚴嵩突然間問了,他也不好不答,於是略加思索後微笑道:“下官看來,海禁之利弊,其實朝臣們不是不知道,但是朝臣們不願意開海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運河。
運河貪腐養了太多腐化的官員,這些官員有同鄉有同年也有師生和至交好友,在官場上也算得上是盤根錯節,他們的利益共同之處便是運河。
開了海禁,勢必會分出很大一部分不堪忍受盤剝的商賈走海路,海上他們怎麼設卡?
設不了卡就會利益受損,所以朝野內外自然不會有誰家願意開海禁……
官員們反對開海,自然不好用這樣的理由,於是便說開海之後,沿海百姓會和倭寇勾結,使得倭寇之患越來越盛,只可惜大臣們能瞞得了歷代天子,卻瞞不住今上。”
嚴嵩笑道:“國裳的分析和本官可謂是不謀而合啊,那麼國裳以為陛下為何執意要開海呢?群臣為何又不執意反對了呢?”
範和正色道:“當今陛下英明神武,乃千年難得一見的蓋世帝君,大臣們的盤算豈能瞞得住今上!
故而今上讓張大人巡河,以雷霆之怒整肅運河官吏,震懾整個官場,按照陛下的詞就是這是一條利益鏈,現在這條利益鏈被砍成了數截,利益沒了,又知道了陛下的決心,群臣如何會反對?
至於陛下為何一定要開海,在下官看來,也確實如陛下說的那樣,海洋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財富,也是沿海百姓賴以生存的根本,沿海的百姓能夠靠海吃海,誰會願意從賊?
所以大臣們說開海會導致百姓和倭寇勾結造成倭寇之患越烈的說辭本身就是謬論,相反這裡的百姓有了活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之本,反而會聯合起來抵禦倭寇的侵襲。
另外就是海運,海運的風險比河運要大,但是華夏那麼多省靠海,走海路更加便捷乃是不爭之事實。
其三就是造船,陛下的雄心天下皆知,陛下是想要在嘉靖朝為大明開闢至少三個不亞於華夏的遼闊疆域,想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海量的移民,而移民要靠船!
只有足夠多的船才能支撐龐大的移民計劃,然而以前海禁之時片板不得下海,沿海的造船業幾乎陷入停滯。
現在開海了,這些靠海的百姓肯定會誕生出無數的造船大匠,用不了幾年的時間,這些匠人就會成為陛下需要的人才,他們可以在陛下建造的船廠做工補貼家用,用自己的雙手為大明造出一艘艘能夠遠渡重洋的巨船,到了那個時候一次移民便是百萬,兩百萬,陛下之憂自然迎刃而解!”
”說的好!”嚴嵩點贊:“國裳不愧是大明的狀元郎,這份見識可比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之輩強的太多了,不如咱們去問問這沿海的百姓,聽聽他們的想法如何?”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範和俯身一拜。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