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的驚愕在朱厚煒的預料之中,不過這麼操蛋的出題辦法也不是他想出來的,想出這麼混蛋的拼接題的是滿清的大臣。
但是滿清的大臣也他麼是被逼的,沒辦法到了滿清時候,四書五經都被考爛的,書裡面的每一句都被考了一遍甚至幾遍,也就是說已經沒題目可出了,那怎麼辦,也不知道是誰靈機一動,於是拼題出現了……
完全可以想象,第一次考拼題的考生,他們的內心是何等的絕望,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句話竟然能成為題目,你讓他們怎麼考,從什麼方向去破題……
但是朱厚煒說錯了嗎?
滿清的大臣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大明要是一直延續用四書五經出題,最後還不是一樣會面臨無題可出的局面。
“在朕的眼裡,如果說披著理學外衣的儒學是在禁錮思想,那麼八股文就是在限制讀書人的才學,朕每每想起八股文,都實在是無法理解太祖皇帝的真意,諸位愛卿以為然否?”
“陛下說的是。”梁儲嘆道:“儘管不太願意承認,但老臣也不得不說,這八股科考之法確實限制了讀書人的才學,以至於讓他們只能在限定的框架內去做文章,自然難以展現自己的學識。”
“梁愛卿有此感悟,朕於心甚慰。”朱厚煒笑道:“朕喜歡儒學,因為在朕的眼裡,儒學有可取之處可為國學,但是朕不喜歡理學,因為理學束縛太多,存天理,滅人慾更是笑話。
本來朕打算窮一生時間去改變改變,讓儒學恢復到唐宋時期的風采,畢竟在朕的眼裡,儒學可不僅僅只是四書五經。
文化傳承的意義在於存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讀死書,死讀書。
現在既然諸位愛卿覺得朕的話不無道理,那麼朕決議!”
眾臣垂首。
“朕決定廢除八股文科舉制度,科舉考試製度由評優制改為評分制……”
梁儲不解道:“敢問陛下,何為評分制?”
“梁愛卿無需焦急,朕自會交代。”朱厚煒淡然道:“朕喜歡沒有被禁錮思想的儒學,但更清楚,這天底下的學問絕非只有儒學一家,朕也不是要恢復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沒有意義。
但是在朕看來,科舉出仕的儒生,有太多是無法理好這天下之政的庸碌之輩,究其緣由,就是這些讀書人他們為了科舉而讀書,當然這並不是錯,只是只知道皓首窮經的讀書人,他們知道聖人的微言大義,能做一手的漂亮好文章。
但是他們不懂民生,不懂財政,不懂司法,他們要會這些就只能等踏入了官場之後慢慢去學,這也就是為何縣官、州官多依賴幕僚治理地方政務的根本原因。
然而官員們掌控權力卻又最容易迷失自我,當他們在官場這個大染缸裡面待的久了,被腐蝕被同化,進而同流合汙便也就成了常態。
諸位愛卿如今是大明一等重臣,朕也知道你們想的是大明中興,是能讓大明千秋萬代,是自己能做千古名臣,可最頂端的重臣對於百姓而言,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是大明絢麗的外表,讓人仰望。
治政,治的是百姓之政,朝臣理的乃是大政,大明就如同大海中的鉅艦,需要朝臣們掌舵航行,將大明駛向遠方,而地方官員則是基層,也是和百姓接觸最多的,尋常百姓對於官府乃至皇家的認知認同也都是來自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