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杬想要兒子朱厚熜入宮伴讀,自然是為兒子將來打算,是為了讓朱厚熜增進與皇室之間的感情,從此以後能夠有所作為。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倒也無可厚非,朱厚煒要是拒絕這番‘好意’倒是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王叔知道朕讓王守仁巡學天下的事吧。”
朱佑杬點了點頭,這又不是什麼秘密,他還知道王守仁問戶部要銀子沒要到,最後從商賈哪裡眾籌把事情給辦了個圓滿,也知道南京戶部尚書諸明突然間遞交了辭呈,然後朱厚煒連三辭三讓的戲碼都沒做,便直接讓諸明致仕回了鄉……
他們又不是瞎子、傻子,自然知道諸明是被逼的,然而天子連戲都懶得做,更說明問題,那就是天子就是向滿朝上下透露出他興學天下的決心。
有誰想要成為興學路上的絆腳石,那麼管你是六部九卿還是內閣閣老,他都會毫不猶豫的一腳踢飛!
“在大明各地都有鄉學、縣學還有州學和府學,這些學校將會撐起大明開啟民智的大幕,那麼京城豈能沒有?”
朱厚煒笑道:“京城不但要有而且還要更加完備,在京城將會施行各級教育,鄉學稱之為小學,縣學在京城則為中學,而府學則是高中,再往上便是京學!”
這些眾王都懂,但不知道皇帝為什麼要花這麼大力氣,更是花費海量的銀子來幹這事有什麼意義。
這可不就是吃力還不討好?
天子興學在民間叫好聲一片,尤其是對哪些供不起孩童讀書,甚至連養活都成為負擔的百姓來說,更像是皇帝對於百姓的恩賜。
但這些是尋常百姓,可對於士紳而言,他們對此政頗有些不以為然,甚至覺得天子此舉完全是脫褲子放屁,沒事找事……
老百姓不識字不是正好可以愚弄?不過此政似乎並沒有觸及到士紳的核心利益,所以天下士紳儘管不支援,但也沒有極力反對,無非就是冷眼旁觀罷了。
朱佑杬有些不太確定問道:“陛下是打算讓定王乃至以後的皇子、皇女入這小學乃至京學?”
“不錯。”朱厚煒點頭道:“皇室子女從出生到啟蒙再接下來學習儒家經典,按部就班本沒有錯,但是諸位王叔不覺得養在深宮,不知民間疾苦,不知風土人情,不識五穀雜糧的孩子很可憐嗎?
他們沒有朋友,沒有童年,宛如困在籠子裡面的雛鳥,毫無快樂可言,除了身份尊貴以外,他們無疑是可憐也是可悲的。”
眾王默然,旋即陷入回憶,無可否認,他們也都是這麼過來的,以前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皇子龍孫嘛,怎麼能和民間孩子一樣放養。
然而現在朱厚煒說了,就好像觸動了他們心底的那根脆弱的弦,讓他們不由自主的去想一些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他們有童年嗎?有也沒有……
快樂嗎?似乎快樂似乎也不快樂……
有朋友嗎?好像真沒有……
他們小時候養在宮裡面是困在籠子裡面的雛鳥,就藩以後就是困在一地的猛獸……
悲哀……可憐……
“朕會讓朕的皇子、皇女到了入學年齡時候便入學,在學校裡面沒人會知道他們的身份,他們可以和民間孩子一樣快樂成長,結交朋友,增長見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