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是一方面,習慣是另一方面。
說白了,兩個兄弟就是以欺負良善為樂,喜歡看見屁民在被自己搶虐之後絕望無助的哀求。
這要是在後世就是典型的心理扭曲到了變態的程度。
朱厚煒押了一口茶,續道:“舅舅是個明白人,有些話呢,朕也不想說透,朕呢只想告訴你一句,這次朕赦免了徐文傑,便也不會追究表兄,但同樣也只有這一次,若是還有下次,勿謂言之不預!”
張延齡跌跌撞撞離開了御書房,這次入宮甚至都沒去見見妹妹。
其實真要說起來張家兄弟和張太后之間的感情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深厚,張太后一次次的為兄弟兩個善後,無非是因為血脈之所繫罷了。
可真要論起血脈,這個世上她還有比朱厚照兄弟更加親近的血脈嗎?
所以張太后也不是不會選擇,如果自家兄弟的所作所為能保就一定要保,如果實在沒辦法,最後逼她選擇,那麼她也只可能站在自己兒子這一邊。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也是無可厚非的。
張太后不是張鶴齡兄弟,沒那麼蠢,如果蠢,她也坐不穩後宮皇后的位子,更不可能讓弘治十幾年間連妃嬪都沒納一個,她懂得取捨,知道大明的底線,更知道自己兒子的底線。
所以在正德時期,張太后對自己的兩個兄弟只是規勸,一次又一次的規勸,但是到了小兒子的嘉靖朝,則成了怒斥!
因為張太后知道小兒子比大兒子更狠更有手段,而且野心勃勃的想要成為一代聖主。
想要成為聖主,就必須要大明中興,那麼誰破壞小兒子中興大明的宏偉計劃,誰敢擋在他成為聖主的路上,那麼他就會毫不猶豫的一腳踢開。
朱厚煒可不會管你是宗室還是外戚!
張太后身為朱厚煒的母后,她的情面當然能用,可要是兩個國舅一次次觸碰小兒子的底線,她的情面能用多久?
嗅覺還算敏銳的張太后知道小兒子是在等,等自己兩個弟弟再犯大錯,屆時小兒子就會拿兩個弟弟開刀,當然殺了兩人的可能性不會太大,但是除爵……
有國法在,有祖宗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在,朱厚煒真要除了兩個弟弟的爵位,張太后清楚,她肯定攔不住。
所以除夕夜宴的時候,張太后才會痛斥,並且表露出自己護不住他們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告訴兩弟弟,你們只管作死,等到哪一天真把自己作死了,也是活該。
都到這地步了,張家兄弟要是覺得自己還能如以前那樣為所欲為,那也只能說他二人是存心找死了。
“大劇院門口堵朕車駕的是不是還有個錦衣衛的?”朱厚煒像是突然間想起了什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