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之幸哉。”朱厚煒大笑,看著一臉懵逼想要知道答案的幾十名大臣,隨手將捷報遞給了任興,而任興則是捧著捷報交給了楊廷和。
楊廷和看完深吸一口氣,卻沒發表意見,直接傳給了梁儲,然後一個個傳了下去。
約摸過了盞茶功夫,在殿內的大臣們終於全都看完,可一個個臉上卻看不到喜色。
“諸位愛卿,宣府大捷,重挫蒙古小王子,此賊數年來屢屢犯邊,掠奪我大明人口無數,此番大敗,估計邊境能安穩數年,怎麼,諸位難道不該為大明賀,為邊軍將士賀?”
皇帝問了,大臣們就不好繼續裝聾作啞,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兩人之一的楊廷和繼續裝死,於是兵部尚書王瓊當仁不讓站了出來。
“回稟陛下,臣並不質疑邊軍的戰力,可這封捷報太過匪夷所思,五千步卒對陣五萬鐵騎?不但戰而勝之,還能斬首數千,俘敵過萬?
簡直荒唐,邊軍一向都喜歡虛報戰功,斬百人能說成殺千人,這封捷報會不會如此,臣不敢下定論,但臣以為當核實之後再論。”
前來報捷的大兵聞言,目光如火一般盯在王瓊的老臉上,讓後者忍不住眉頭一皺,匹夫竟敢如此無禮!
朱厚煒臉上泛起冷笑,儒家的文官果然是這個德性。
他們心裡面肯定希望宣府之戰的戰果是真的,因為只要此戰為真,那麼邊境確實可以安逸幾年,也就不用如正德朝那樣時時刻刻如臨大敵。
但是他們也不希望是真的,因為宣府大捷指揮作戰的不是他們名教的子弟。
區區武夫,如何能竊取這等滔天之功!
土木堡之變以後,大明的武夫勳貴幾乎死了八成,也是自那以後,武勳集團就已日薄西山,也正是從於謙力挽狂瀾保住京城之後,文官的力量才真正嶄露頭角,一舉將武勳集團壓在了身下。
這種局面來的何其不易,身為儒家的一份子,如今在殿內的大臣有一個算一個,都絕對不會允許武勳有一絲一毫抬頭的機會。
哪怕天子大力支援也不行!
“這麼說來,王愛卿覺得這份捷報有假?”朱厚煒的目光冷冷看著王瓊。
報捷戰士單膝跪倒,大聲道:“末將願以項上人頭擔保獨石口大捷絕無絲毫虛假,若有不實,請誅末將滿門!”
大臣們冷冷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小將,拿命擔保?
那也得看看你的命值錢不值錢!
“陛下,邊軍將領為了戰功虛報乃是常態,更有甚者,甚至不惜殺良冒功,臣以為獨石口之戰,或許大明確實勝了,但斬獲必然為虛無疑。”
報捷小將恨不得衝過去將王瓊咬死!
“虛報戰功,殺良冒功?”朱厚煒肅聲道:“那麼俘虜呢?俘虜是草原人還是中原人,總沒那麼難分辨吧,而且捷報上面可是說了,獨石口之戰俘虜的蒙古兵足有一萬一千,就算這一萬一千俘虜當中有不少因傷重而死,想來萬餘還是有的,只要押解回京,豈不是一眼便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