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徵服者> 第兩百一十三章 治漕先治吏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兩百一十三章 治漕先治吏 (2 / 2)

真要說起來,嘉靖帝就是太祖皇帝的不肖子孫,不過今上似乎更不在乎這個,要是在乎的話,他能那般喪心病狂誆騙天下藩王入京圈禁?

今上應該很欣賞張驄的策論,而且張驄的文章寫的有理有據,又有天子欣賞,那為何排在二甲第七?

令人費解的名次讓內閣幾乎斷定,今上確實有對漕運動手的意圖,但是還沒決定好從何入手,為了不給外朝一個錯誤的訊號,所以將張驄排到了第十位。

那麼問題來了,今上今日召見又談殿試,原因何在?

“諸位愛卿覺得張驄所述漕運之弊如何?”

果然……

左都御史陸完起身道:“回稟陛下,漕運之弊,自唐以來便一直長存,各地官府設卡徵稅本是為國增稅,然胥吏不法,以致怨聲載道,故而治漕當先治吏,這一點張驄的卷子並未直言,其言治漕當開海禁,以減少依賴漕河貨運,臣以為不妥。”

朱厚煒愕然道:“陸卿以為有何不妥?”

陸完肅然道:“其一,倭國賊寇襲擾沿海,那些沿海刁民勾結倭寇從匪,以至於賊寇聲勢日隆,故而國朝方有‘片板不得入海’,為的自是防備倭寇聲勢日隆。

其二,海上風滔浪急,暗礁更是密佈,想要行海運,非得巨船不可,若是允許民間海運,那沿海將會多出無數大船,這些大船可運貨亦可載兵,此不可不防。

其三,海疆不靖,商賈貨船若是走海路,必然會遭受劫掠。

綜上所述,與其走海路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還不如走漕河,至少不會人財兩空……”

朱厚煒的手指敲擊桌面,他有些意外,因為‘片板不得入海’乃是祖制,甚至說了違背此制,形同謀逆!

然而現在內閣也學精了,張口閉口不談祖制,因為知道和他談祖制屁用沒有,所以開始講事實擺道理了。

“陸卿說的在理。”朱厚煒嘆道:“倭國內亂,致使沿海不靖,然而海禁只會讓更多的沿海百姓無以謀生,最後為了能夠活下去便主動加入盜匪,反過來禍害沿海,此為惡性迴圈。

另外,倭寇之所以猖獗,是因為大明沒有足以在海上與之鏖戰的水上力量,故而倭寇才能無驚無險登陸沿海,飽掠之後揚長而去。

所以海禁開不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大明必須要有一支能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海師力量,有了海師,那麼不但可以痛擊倭寇,護沿海安寧,也可保護航道,讓商船不至被劫掠,不知朕此言,諸位愛卿以為然否?”

“陛下英明。”七老同聲贊喝。

區區倭寇本不足以為患,然而倭賊時不時登陸沿海,燒殺搶掠可謂是無惡不作。

要想驅逐倭寇,那麼沿海就必須有強大的防禦力量,一旦倭寇登陸便痛擊之,幾次下來,被打疼了的倭寇自然不會把大明沿海當成自己家的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只是可惜,大明沿海衛所戰力簡直不堪一擊,指望沿海衛所痛擊倭寇,和驅羊逐狼沒什麼區別……

7017k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