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自然不存在了,張驄……
當真不愧是嘉靖朝靠大禮議發家的倖進之臣,能這般把握到君王想要聽什麼,可見考前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而且提前交卷,也必然是早有謀劃,當真是好手段。
將卷子放在一邊,朱厚煒心裡已有定計,張驄快四十了,註定不願意在官場上慢慢爬,那麼他多半還是會想要走倖進之途。
這位可是為了前程不惜和滿朝唱反調,天生做孤臣的料子,他以後有大用。
身為帝王,儒家大臣們教授的是治國之道,但是帝王在儲君的時候,皇帝就會教太子帝王心術和權衡之道,不過這些朱厚照學過,他朱厚煒可沒資格學。
可要論見識誰能比得過他?
平衡?平衡簡單點說無非就是扶持兩個派別出來打擂臺,而皇帝始終充當裁判的角色,如此才利於皇權的穩固。
這一點沒毛病,因為一旦大臣抱團,那該頭疼的就是皇帝的,可平衡也得有個度,否則讓相互制衡變成黨爭,那最後消耗的只會是國運。
至於心術,說白了就是不讓臣子猜到你在想什麼,讓皇帝隱隱約約,撲朔迷離猶如九天之上的神龍一般讓滿朝臣子敬畏。
這一手真正的嘉靖皇帝玩的爐火純青,這位歷史上以修道聞名,同樣也是個打啞謎的高手,不過高手要是老是身在雲端也會寂寞,於是也會有高手出現和他過招,這個人就是嚴世蕃,嚴嵩能把持朝政數十年,他兒子嚴世蕃絕對是功不可沒。
但是朱厚煒不想活的那麼累,整日裡和臣子勾心鬥角有意思?
如果說政治鬥爭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那肯定不是朝堂上的刀槍舌劍,也不是什麼口誅筆伐,而是絕對壓制。
只要擁有絕對碾壓的力量,那麼所謂君臣和臣權的博弈就是個笑話!
楊廷和等重臣很想看看第一位交卷的貢生到底寫了些什麼,畢竟今科殿試的題目是論天下興弊,天子銳意改革,已經改了數樣,滿朝上下都崩緊了弦,怕就怕天子再玩出什麼新花樣。
但是天子沒有把卷子給他們看的意思,他們也是無可奈何,不過話說回來了,倒也不急於一時。
有了帶頭交卷的,自然就會有陸陸續續交的,同樣這些交上來的卷子都是朱厚煒先看。
不過最擅長察言觀色的大臣很輕易的在皇帝的臉上看到了失望。
這些卷子很快便傳了出去,只有第一張卷子依舊放在哪裡,這說明什麼?
楊廷和為首的朝臣心裡面開始有些緊張了。
這說明皇帝認為那張卷子寫的好,至少符合他的心意!
那意味著什麼?
已然不難猜測!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