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見三商,很顯然是皇帝把自己鼓搗出來的這些東西找商家代賣,現在竟然成了向三商借軍費,楊廷和陡然間明白,朱厚煒的無恥正在不斷重新整理著他的認知。
楊廷和決定不跟皇帝扯淡,因為他發現自己未必能扯的過。
“陛下,您先前說過這大明是天下萬民的大明,也是朱家的社稷,可天子牧民,士大夫治之,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陛下整治天下藩王,滿朝贊之,可您將房山一縣百姓遷徙,大興王府,行賣府之舉,一旦諸王就範,您若是不拿些銀子出來支援戶部,似乎怎麼都說不過去吧。”
“楊卿說的也在理,這銀子朕肯定是會給的,畢竟遷徙了房山,房山的稅收也就幾近於無,可給多少怎麼給,得要朕來說了算。”
朱厚煒話音一頓道:“楊卿為戶部要銀子,也是為了大明的財政不至於捉襟見肘,是為了銀兩排程的時候能夠寬裕一些,這些朕都能理解,但是朕也難啊,朕想要做一位有所作為的君王,楊卿和滿朝的大臣也都想成為一代名臣而享譽萬古,這些朕也能理解,但是朕要革除天下弊政,就不能沒有海量的銀子支援,賣王府收益頗大,可在朕眼裡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癩蛤蟆打哈欠,真是好大的口氣!
一萬萬兩白銀,在皇帝的嘴裡說出來竟然是九牛一毛!
不過這是小細節,楊廷和倒也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
“敢問陛下,在陛下眼裡,何為弊政,陛下又打算如何革之?”
“楊卿以為呢?”
楊廷和不假思索道:“屯兵、宦官、廠衛、錦衣衛!”
尼瑪,朱厚煒恨不得立即將一頂老奸巨猾的帽子甩到楊廷和的頭上。
能坐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上,楊廷和代表的就是全天下讀書人的利益,代表的就是所有官員的利益,所以避重就輕不奇怪,可說的這幾樣,算是弊政嗎?
算,但和真正大的弊政比起來算個屁,屯兵除外。
對於文官來說,錦衣衛和廠衛就是他們的階級敵人,錦衣衛是天子親軍,廠衛是皇帝的爪牙,但是這兩個可以無限折磨文官,卻從沒想過把所有官員徹底弄死,這是廢話,弄死了誰來治理天下?
但是文官不一樣,他們恨不得把錦衣衛和廠衛給打進無間地獄,永世不得翻身那種,為此大臣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而且終於在崇禎朝成功實現了。
於是大明朝也走到了終點……
身為現代人的朱厚煒就算沒有學過為君制衡之道,可豈能不懂平衡的重要性。
在大明臣權制約皇權,宦官力量制約臣權,而皇帝可以隨時讓宦官去死,這就算最堅固的三角平衡,缺了任何一方,帝國的地基就會不穩!
在自己沒有擁有絕對制衡文臣的力量之前,朱厚煒怎麼可能去動廠衛和錦衣衛,他可不想當傻子,被文官忽悠忽悠就忽悠成了瞎子、傻子、瘸子。
至於屯兵……
“屯兵之政,可是祖制……”朱厚煒悠悠吐出八個字。
楊廷和對這八個字嗤之以鼻。
祖制大明藩王鎮守各地,安靖四方。
祖制,藩王無詔不得離開藩地,你跑杭州去做什麼?你哥讓你打倭寇,你咋不說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