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作坊內,朱厚煒眉頭緊蹙盯著被燒的漆黑的線圈道:“絕緣性還是不行啊。”
幾位鍊銅大匠苦著臉,他們是銅匠,要將銅塊融化抽成銅線再編製成線圈,難度確實算不上多大,就算是以線圈為核心製作出手搖發電機的難度同樣不大,只需要照圖製作也就行了。
可線圈的絕緣卻很難辦,現在採用的是用油紙一層層分割包裹,最終效果不是太理解,製作成功的手搖發電機最多能執行兩三個時辰,便必然燒燬。
兩年的時間用了太多的辦法,可沒有任何一種辦法能夠保證線圈的長時間利用。
“可以去找松香、樹脂這一類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來調製絕緣漆,再調製泡沫材料中和試試,具體如何做,本王也只在書上看到過隻言片語,所以也不太清楚,這個得要靠你們去慢慢嘗試。”
朱厚煒也是頭疼,製作絕緣漆的工藝其實並不算太複雜,只不過他記得不是太清楚,所以能給出的建議實在不多。
對於電力這種堪稱劃時代科技革命的產物,電力的出現也在原先的歷史上直接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有了電力,不是說朱厚煒就會去造福千家萬戶,就要去研究什麼鎢絲造燈泡,而是為了推動機械生產力。
比如作坊區域內的大型機械,諸如水力鍛床、磨床、鑽床等等,這些車床確實能大幅度節省人力,但是效率同樣不高,一旦有了電力,那麼以電力來驅動的車床效率就能極大提升,從而讓很多東西能夠實現量產。
可現在很顯然,解決不掉絕緣的問題,想要大規模運用電力效能,無異於痴人說夢。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朱厚煒有的是時間,一年兩年完善不了,那就三五年,三五年不行,那就十年八年!
朱厚煒還真就不信了,他有足夠的時間,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又能提供思路給匠人們開窗,最後還得不到回報。
他想要的回報是什麼?
鎧甲!刀劍!槍炮!
鎧甲無需多說,不管是多複雜的甲冑,只要有鐵、有人,那就能造!
就好像是武將專屬於的魚鱗甲、鎖子甲,在永王衛,任何戰兵都能配備,算不上什麼稀罕物。
其次就是刀劍,在封建時代冷兵器發展的巔峰應該是唐朝,唐代的唐刀更是彪炳千秋,號稱吹毛斷髮般的存在,只可惜經歷了唐末戰亂,唐刀的工藝早就失傳了。
不過這個失傳指的是華夏失傳,當初倭國派遣唐使來到大唐,可以說是無所不學,不管是服飾、文化還是醫療、工藝都幾乎被複制了一遍,華夏的唐刀失傳,倭國非但沒有失傳,反而還發揚光大改進了唐刀,形成了如今的倭刀!
唐刀也好,倭刀也罷,朱厚煒都不感興趣,再強悍的冷兵器也終究只是冷兵器,在熱武沒有走上戰爭舞臺之前,冷兵器還有發揮餘熱的空間,可一旦戰場上熱武成為主流,再鋒利的刀槍也只會被邊緣化。
他要的是火槍和火炮!
如今作坊內的火炮工藝在朱厚煒親自指導匠人之後,早已經沒有什麼技術壁壘需要攻破,底火、米尼彈、連發、膛線等等工藝也日趨成熟,但是最大的限制是依舊不能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