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類則是被官府抄家,家中女子被髮賣或者直接充入教坊司。
朱厚煒就藩湖州,湖州雖然是其封地,可真要說起來他在湖州的根基還很淺,想要從小培養藝伎幾乎不可能,而且朱厚煒覺得如果自己真把幾歲的女童當作藝伎來培養,簡直是喪盡天良。
畢竟這個時候的藝伎終究還是賤籍,後世的明星待遇卻正好相反。
所以王府想要以藝伎來給酒樓鎮場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買!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去教坊司以永王的名義要,親王爺要區區幾個藝伎,教坊司還沒那個膽量拒絕,只不過朱厚煒沒那麼幹罷了。
買藝伎,在朱厚煒的印象當中,首屈一指的自然是金陵脂粉地,南都秦淮河。
太祖皇帝建都金陵石頭城,秦淮河便成了紙醉金迷的一等風月繁華地,說起秦淮河風月,最出名的自然是秦淮八豔。
衝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
全力抗清的柳如是。
詩畫雙絕卞玉京。
寇白門、馬湘蘭、董小宛、顧橫波……
一個個名字照耀了秦淮河,也點亮了千古。
八豔之所以那麼出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時代,可並非是說在其它年代秦淮風月就弱於明末!
朱厚煒安排人去了金陵,並沒有用永王的名義,實際上如果以永王的名義未必是壞事,畢竟朝廷的大佬更願意看到的是一個沉迷於酒色,胸無大志的廢物親王。
三萬兩銀子,六名在秦淮河各大畫舫蒐羅來的清倌人進入了永王府,這六名清倌人在秦淮河上只能算是小有名氣,所以想買只要價錢公道,並非什麼難事。
如果是各畫舫的頭牌姑娘,三萬兩銀子都未必能買到一個……
可不要以為幾千兩銀子質量就得不到保障,對於姑娘們來說,際遇同樣重要,這就好像是一名才華橫溢計程車子去考試,哪怕滿腹經綸把卷子寫出花來,可卻不讓主考官不喜,那麼就算能中試,也不會高中。
姑娘們想出名需要人來捧,這和後世的明星想要出名就得靠緋聞一個道理,只不過明星緋聞越多關注度越高,關注度高知名度就越高,至於是好名還是惡名並不重要,畢竟總有喜歡捧臭腳的。
可清倌人要是有了緋聞,那基本上也就玩完了,如今的大爺們可不喜歡滿身風塵氣,更不可能對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人嘗的女子有半點興趣。
想要出名要靠唱詞,而才子是需要名伎唱自己的詞來提升自身知名度,所以才子更願意將自己的詞送給名氣大的藝伎,於是也只有頭牌看不上的詞才有機會落到次一等的藝伎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