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擒風說,此事是因為阿律的一番話。
穆擒風:“你可記得,你曾經問過凌霄師兄他與凌言掌門的關係?你當時特別提到凌鶴,說他固執地認為他兩關係不好。
就是這一提讓凌霄師兄對凌鶴有了懷疑。他認為同輩的凌鶴不應該對凌言有這麼大的誤會。而且縱觀這幾年相處,他和凌言掌門也沒結過怨。”
阿律:“有可能只是看不順眼呢?”
穆擒風搖頭:“起先我也這麼想過。可是凌霄師兄受傷,按長老的意思是凌鶴賊喊捉賊。他若對凌言掌門不順眼為何要傷害凌霄師兄?
而且凌言掌門還說了一件事。
阿駿,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問過你師傅,天青境同輩弟子之間一般最多相差兩三歲。為何只有凌霄凌言小了凌泉凌簌整整半輪還多。”
董駿欽點頭。
天青境弟子是排字論輩的。在透過啟峰塔初中級定階後,掌門就會賜道號。
一個字輩,通常有六七名弟子,若這一屆透過的弟子人數不夠。那下一屆透過的弟子還是沿用這個字,直到人滿。
而啟峰塔定階又是三兩年一次,按這個演算法,凌簌師姐定下道號後,凌字輩跨空了兩輪。這對當時弟子人數不少的天青境來說有點不太可能。
穆擒風:“對,但凌言掌門說,其實並沒有跨空。凌字輩第三位弟子當時另有其人。
他比凌泉師兄小三歲,比凌霄師兄大四歲。
那年啟峰塔定階,只有他一個人透過。但是,在賜號之前,有人匿名舉報,說他是朝中一位大臣的私生子,也就是說,他是官宦之後。”
那時宣寧帝還在位,官宦弟子不入江湖門派,特別是仙門,這是鐵則。若真的是私生子,這份舉報相當於是要這一家門全滅。
穆擒風:“這位大臣原本抵死不認,說自己不知情。可他妻子一時心裡不接受,大鬧一通,朝廷就借她之手抓了這位弟子的母親。最後把罪名坐實。
朝廷下了密旨要求天青境立即清理門戶將其除名,而這位大臣為避免株連之罪保家族性命,自願下獄流放。
這事鬧出來後,這位弟子不得不認祖歸宗。但是他在家中的待遇可想而知。
為了儘快恢復家族榮譽,他被強行送到妖災嚴重的一個小城軍營,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芝河城。當時他大約十三四歲。
他在芝河軍營熬了十年,從小士兵一路做到副將,算是為家族掙了不少功績。只可惜他遇妖怪偷襲又逢舊傷復發,最後命喪於此。”
阿律:“啊!這麼年輕,真是英年早逝了。”
穆擒風:“確實。凌言掌門提到這個師兄也頗為可惜。似乎當年他們也受了這位弟子不少照顧,說他是個品行修為皆優的人。若不是那份匿名信,或許早就是譽滿江湖的名仕了。”
董駿欽:“所以重點是那封匿名信?”
穆擒風點頭:“凌言掌門說,他的身世,其實他與凌霄師兄一直知道。大約是有一次其母上山探望時和那位弟子說話,不小心被他二人聽到了。
凌霄師兄原想告訴白淵仙人,但是被凌言掌門阻止了。他當時想既然是私生子,宗族不會認,他就算不得正兒八經的官宦子弟。所以還是少管的好,省的畫蛇添足。
沒想到,結果與他所想完全是相反的。凌言掌門為此一直心中有愧。若當時他沒有阻止凌霄師兄,按白淵仙人的性格,他知道後或許會幫忙,或者會按下此事,甚至提前遣他下山都好過被朝廷抓住。
所以凌言掌門便委託他後來的師傅調查匿名信的事。最後發現,這封匿名信是天青境另一名和那位弟子同期的弟子以及其家人寫的。
之所以寫這封信,僅僅是因為此人修為比不上那位弟子,又在定階前的比試中失手受傷,沒有透過那年的定階,從而懷恨在心。
凌言掌門當即將調查結果通報白淵仙人,並言心胸如此狹隘之人不適合留在天青境。白淵仙人覺得在理,就找了個由頭遣他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