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說這知府蔡雙章是當朝太師蔡京兒子,找機會認識。
時常過江來送禮拜會,指望蔡雙章引薦出職,重新做官。
蔡雙章的本事不如他,很多事情都找他商量,兩人倒是配合無間。
黃文炳聽了林亂殺死兩人之後動了心思,蔡京也好,高俅也好,都是他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林亂能攀上高俅,得到官家欣賞,獨自領軍剿匪,還會道法,肯定不是凡俗之輩。
他沒有立即替蔡雙章想辦法,而是表示先籠絡,瞭解其為人再說,這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二天蔡雙章擺下宴席,邀請林亂小坐。
林亂也見到有黃蜂刺之稱的黃文炳,他對這人瞭解頗深。
因為一本水滸就是宋江的奮鬥史,即便是大筆墨寫的武松,也是見了宋江就跪拜認大哥。
說明宋江從來沒閒著,一直在為自己營造聲勢。
宋江一直在等合適的機會成為老大,而將他逼上梁山的第一推手就是這位黃文炳。
就是黃文炳在潯陽樓上發現宋江題寫的反詩,向蔡雙章告密,將宋江捕獲。
後來也是黃文炳識破戴宗與梁山欲救宋江所定下的計策,勸蔡雙章將這二人就地處決。
結果梁山劫法場,才讓宋江上山。
在李俊等人口裡,黃文炳是個小人,林亂不這樣看。
在他們看來,黃文炳是個讀經書明事理而且還很有才能的讀書人。
其次有很強的升官慾望,三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四是專愛撥弄是非以害人為樂。
但是在林亂看來,這都沒什麼,優點很明顯,此人生活中不忘工作。
雖然黃文炳作為通判,職責應該是監督知府的運作。
但是江州府知府是蔡雙章,蔡京的兒子。
他哪裡敢監督,所以就在無為軍這個小地方做閒通判,走蔡雙章的門路就是希望升官。
黃文炳是官職閒人不閒。
江州潯陽樓牆壁上那麼多題詩,他偏偏看中了宋江的那一首。
而且馬上就嗅出了宋江詩詞中的“反意”來,不能不說其政治嗅覺的靈敏。
寫反詩罪該繩法,黃文炳深知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