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遠端火力,海盜們雖然人數多,但是一開始就被“風暴”3號機偷襲幹掉了一部分,現在剩餘的數量反而不如商隊這邊。總算是仗著機動戰士的總數多於對方,才在遠端對射中處於均勢。
於是歸根結底,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就落在了EM原型機頭上。只是這個關鍵因素現在並不好受。
兩秒鐘一輪的射擊,距離由最初的三千多公里一直拉近到一千公里,哈格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脈衝激勵也因此連續用掉了三次。
此時已經過去了整整12秒,哈格也將迎來“風暴”3號機的第7次高斯炮攻擊。此時EM原型機的脈衝激勵次數已經耗盡,哈格就算後悔想要調頭逃跑也無濟於事,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向前,透過拉近距離來增大對方的瞄準難度。
在每兩秒一輪的攻擊間隔裡,哈格腦海裡閃過無數的念頭,不停地在思考這位看不見的對手的來歷。作為私掠海盜,這支艦隊基本上都是與新歐盟單線聯絡,不像流亡海盜有龐大且錯綜複雜的地下網路,所以哈格的訊息來源比較閉塞。
艦隊上一次離港時,GMP人的事情還未傳開,而“暴風號”也還沒對新歐盟佔領區進行軍事訪問。在掌握的情報中缺少了這兩塊重要的拼圖時,哪怕分析能力強大如周武或者佛爾斯,也註定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哈格雖然不止一次想到對方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那位“風暴”,因為那是唯一一位在傳言中能夠隱身戰鬥的機動戰士。他甚至還原出了“風暴”之所以會為這支UAC商隊出頭的原因,就是想要幫助“暴風號”混進新美洲星系。
但哈格最終還是否決了自己的這種猜測,因為不管從戰略層面去考慮,還是從“風暴”以往的經歷和風格旗去看這個問題,這位超級王牌都沒有理由去新美洲星系。
新美洲星系作為UAC的大後方,雖然是重要的經濟中心,但是“風暴”以一己之力去搞破壞,能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如果是為了幫助新亞洲共和國,他應該留在新亞洲星系,趁著剛剛擊沉“新亞洲號”造成的轟動效應繼續擴大戰果。
如果是為了對付當年引發“風暴門”事件的那個神秘組織NO,那麼“風暴”應該繼續在新亞洲或者新非洲兩個戰亂星系活動,而不是去新美洲星系這樣一個NO掀不起風浪的地方。
是的,隨著“風暴”名聲響徹人類世界,不管新亞洲政府如何遮遮掩掩,風宇的過往還是被無數的“風暴”粉及軍事觀察員、研究員挖掘出來,自然包含當年的“風暴門”事件。由此NO也第一次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神秘組織,只有各國軍政高層還在掩耳盜鈴地裝作沒這回事。
隨著NO漸漸受風宇的“牽連”浮出水面,Awaker也在背後出了不少力,把這個組織的一些黑歷史釋出出來,希望引起民眾的警惕,並引發強大的民間輿論力量,由下而上對各國政府形成壓力。
哈格說起來也是個視“風暴”為偶像的機師,雖然被稱為“生存流王牌”,但他本質上偏向於意識流,只是受限於個人天分而無法邁入王牌機師層次。所以他對“風暴”的風格也是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位超級王牌不會對無辜的民用設施和飛船出手,除非對方是NO的直屬勢力。
所以他更加認為“風暴”沒理由去新美洲星系,所以也沒理由在這裡對這支私掠海盜動手。新亞洲星系裡還有那麼多海盜橫行肆虐,也不見“風暴”有時間去對付,哪有閒情逸致為UAC商隊打抱不平來了。
說起來這也是風宇的運氣,如果不是哈格不相信自己面對的是“風暴”的話,如果不是哈格忙到沒時間與海盜旗艦進行通訊交流的話,如果不是EM高速移動時候海盜旗艦無法主動與他進行點對點光通訊的話,這會兒3號機的存在已經暴露了。
在連續幾個兩秒鐘的間隔裡,這些東西在哈格的腦子裡過了一圈,終究沒有一個結果。而他的戰鬥仍在繼續,強烈的危機感隨著即將到來的第7輪高斯炮攻擊到來,讓他不得不放棄關於對手是誰這個問題的思考。
“對手要耍花招!”哈格突然這麼告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