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不用想也知道,“風暴”擲彈器裡發射出來的肯定是震盪彈,但他卻沒有辦法閃避。兩架機動戰士之間的距離實在太近了,只有短短的幾米遠,即便他第一時間看到了,也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
震盪彈幾乎是在離開擲彈器的瞬間就已經命中了“海嘯”,用時還不到0.04秒,如果不是機師們的動態視力都非常優秀,甚至無法捕捉到這個瞬間。
而震盪彈並不是“風暴”攻擊的全部,在震盪波爆發的瞬間,在主系統還沒重啟的時候,在監控屏還有畫面的瞬間,“海嘯”看到這架超級機型反手一刀刺了過來。
機動戰士儘管是仿人類形態,但其關節卻可以360度旋轉,背後並沒有攻防死角。只是相對於身體正面,機械臂在後背時的靈活性會差一點,而且背對戰鬥目標也不符合人類自身習慣,所以很少人使用反手刀,就算用出來效果也不好,容易被對手閃避或格擋。
但問題是“海嘯”已經失去了閃避和格擋的能力,只能眼睜睜看著“風暴”的合金軍刀刺入自己身體。
S系作為遠端型,一方面距離比較遠,另一方面他的高斯炮還在裝填,無法開炮,救不了“海嘯”。
“死神”剛剛和“風暴”對了一招,這會兒受反作用力影響正在後退,來不及就“海嘯”。
F系在理論上還有一絲機會救“海嘯”,他正在不遠處,為下一輪次的攻擊或者防禦做準備。
之前看到“海嘯”居然違背了一開始的承諾,對“風暴”下死手,從“死神”手中摘桃子,即便和“海嘯”來自同一支艦隊,和“死神”並沒有什麼接觸,這位技術流王牌心裡已經非常不滿了。這會兒看到形勢突然逆轉,但出於對這位意識流王牌的討厭,他心底裡竟有些幸災樂禍。
於是技術流王牌出現了短暫的遲疑,而機會總是稍縱即逝的,他的遲疑斷送了最後一個拯救“海嘯”的機會。
在風宇理性人格的計劃中,有兩個關鍵點是無法百分百保證成功的,都是基於對人性的考量。
第一個關鍵點是“海嘯”是否會忍不住出手。如果“海嘯”能夠忍住心中的私慾,把擊殺“風暴”的機會留給“死神”,那麼風宇只能認栽,面對無私的對手,他不會有任何逆轉的機會。
第二個關鍵點是F系會不會相救。如果F系及時出手,有一定的機會打斷“風暴”的攻擊,至少也會讓攻擊出現偏差,可能無法一擊致命。這樣一來,要想擊墜“海嘯”還得多費一點工夫,而“風暴”自身則會承受更多的打擊,後果很難預料。
不管怎麼說,風宇對人性的理解比幾年前更上一層,準確地預判了這兩位的反應。這些都是他經歷過太多的挫折之後,所累積下來的人生閱歷,也算是一種無形的財富。
挫折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走向成長的階梯,而對另一些人則是墜向滅亡的深淵。
風宇成長了,所以他更勝一籌。
“海嘯”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