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理性人格飄浮在“風暴”1號機的頭頂,以上帝視角總攬整個空域,然後將目光鎖定在了“海嘯”身上。不像技術流的感性人格那麼粗心,他一眼就看出這位是意識流王牌,也難怪那麼擅長捕捉機會,給感性人格帶來開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一個粗略的計劃逐漸在理性人格掌控的左腦裡成型,要想扭轉眼前的不利局面,關鍵的破局之處就在“海嘯”身上。
幹掉“海嘯”有三大好處。
首先自然是“海嘯”其實才是對風宇威脅最大的那一個,因為他最擅長把握機會和製造機會。如果“海嘯”能夠取得兩位兩位王牌的認可,由他來設計進攻套路,恐怕風宇是擋不住的。相比之下,最強大的技術流超級王牌“死神”因為特別受到感性人格的重視,反而沒什麼機會。
風宇理性人格站在“海嘯”的角度來佈置戰術,完全可以讓另一架F系負責牽制,S系則伺機在“風暴”機體上“挖坑”,然後由“海嘯”來完成最後一擊。這種可能性光是想想就讓理性人格毛骨悚然。
而事實上“海嘯”就是這麼想的,問題是直屬於方面軍總司令部的那位遠端型王牌並不願意接受一位晚輩的使喚。而且在這個計劃中,最大的受益者明顯是擔任最後一擊的“海峰”,負責挖坑的S系僅僅是為他人做嫁衣。
在形勢明顯是己方佔優的情況下,遠端型王牌並不想白白便宜了“海嘯”,他寧願按部就班來,雖然最後這個擊墜數有很大可能會落在“死神”頭上,但總比被一個遠端型的晚輩搶了風光好。
這時候“海嘯”有些鬱悶,雖然他承認自己有一點點小小的私心,但總體而言還是為了大局考量,儘早幹掉“風暴”省得夜長夢多。他甚至想,“如果我是超級王牌就好了,直接下命令讓你配合,由不得你反對!”
可惜友軍不配合,“海嘯”孤掌難鳴,只能獨自鬱悶。
風宇的第二目標自然是減輕壓力,減少一個敵人,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好處,不是理性人格真正要追求的目標。
他真正的目的在於第三點——打擊對方士氣!
是的,在一對四的情況下,如果“風暴”還能夠擊墜“海嘯”,對於另外兩位王牌計程車氣打擊無疑是致命的。至少另一位駕駛F系的技術流王牌會退縮,會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而對於駕駛S系的遠端型王牌而言,他已經在新亞洲號的主通道里損失了兩位同伴,早已是驚弓之鳥,風宇如果再幹掉“海嘯”,估計這位王牌機師即便能活著回去,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睡覺都會做噩夢。
到了那時候,恐怕也只有藝高人膽大的“死神”一個人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他也確實不用擔心,“風暴”現有的武器沒有一樣是可以一擊秒殺他的。
在經過一番評估之後,理性人格正式把自己的計劃告知正駕駛1號機進行戰鬥的感性人格,“準備一下,我們要挖個坑讓那位意識流王牌跳進來。這要他死了,後面的戰鬥就會輕鬆許多。”
而在另一邊,發現“風暴”越戰越勇的“死神”終於有些不耐煩。戰鬥拖得越久,對他的形象和名聲就越不利。“死神”不想後世在編制軍事史時把這一戰變成他個人的恥辱,以一名技術流超級王牌還帶領三位王牌機師,四打一對付一名意識流超級王牌居然久攻不下。
恰好“海嘯”也很清楚“死神”這個人的品性,準確地把握到了他的思維模式,於是他重新制定了一個以“死神”為中心的作戰計劃,並將此告知這位在現場四位UAC機師中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超級王牌。
雙方的計劃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認真執行的話都將成為這場戰鬥的勝負手。
戰鬥從此刻開始,變成了風宇理性人格與“海嘯”之間的鬥智鬥勇。
這是意識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