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天京高等航校畢業的艦長,那麼接下來就是考驗雙方指揮藝術和駕駛技術的時候了。
洛雲曦仗著“颱風號”嬌小玲瓏,利用大顆隕石進行掩護,在隕石帶裡時隱時現,讓對手很難捕捉到其準確位置。
而三艘戰艦則採用暴力破解,主炮和側舷炮塔對著隕石帶一陣猛轟,欺負“颱風號”已經關閉了R粒子發生器,沒有護罩保護,只要捱上一炮基本上就是沉沒的命運。
總體而言,這種強突套路本來就是防守一方佔便宜的。加之目前的情況是三對一,而且是戰艦對自身沒有戰鬥力的商務飛船。怎麼看都是巡邏隊穩操勝券的局面。
不過風宇也不可能坐視“颱風號”遭遇危險,他已經在整備艙裡就位,一旦到了非出手不可的地步,他也只能選擇對不起彭定邦了。不過以他現在的控制力,完全可以只破壞對方戰艦而不傷及艦上人員。比如打機動戰士只打頭部,打戰艦隻破壞引擎。
然而洛雲曦並沒有讓他失望,這位優秀的女艦長向自己的師兄們展示了覺醒者艦長的過人之處。她直接以“偵查”能力將附近的所有隕石位置都掃描下來,透過精神力成像裝置構築了一幅精細的三維圖,錄入到系統中,供導航員和駕駛員參考,同時她還會隨時提出指導性意見。
在這幅高精度隕石帶三維圖中,精確到方圓一萬公里之內的每一顆直接大於10厘米的隕石都顯示在正確的位置上。小於這個規格的隕石“颱風號”即便撞上,也只會在船身外部裝甲上留一個凹痕,無傷大雅。
這種程度的區域性隕石帶三維圖,就連新亞洲軍方都無法掌握。要知道各星域的柯伊伯帶基本上都是處於動態的,隕石帶的位置基本上時刻處於變化之中,即便有人構建了某一區域的三維圖,其時效性最多也就能維持幾分鐘到幾天不等,所以沒有一個國家會做這種事。各國通常只會把隕石帶中的那些個頭較大的矮行星位置及運動軌跡探明,以此作為艦船進入柯伊伯帶後的飛行參照物,以便進行精確定位。
只有一種特殊情況,比如某艦隊將柯伊伯帶的某個區域作為預設戰場,準備把敵艦隊拉進來作戰,才會事先探查繪製柯伊伯帶隕石的詳細三維圖。但是這種事情是非常費時費力的,而且對手未必會配合,所以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
可以確定一點,並不以這片雷區為預設戰場的第10艦隊絕對不可能擁有這裡的三維圖。如此一來,這支巡邏隊的三艘戰艦隻能憑藉艦上的光學探測器捕捉有效視線內的隕石分佈狀況,而對於那些被遮擋的隕石就無能為力了。
相形之下,擁有精細三維圖的“颱風號”有如龍游大海、虎入山林,對這片隕石帶的熟悉程度猶如自家後花園一般。在洛雲曦的指揮下,這艘商務飛船不斷地繞行於隕石之間,藉助密集的小型隕石或者直徑上百米的大型隕石來作為掩體,阻擋來自巡邏隊三艘戰艦的炮火。
不知不覺中,其躍遷引擎已經完成了預熱,只要能夠脫離隕石帶進入淨空就能進行曲率飛行。
不過三艘戰艦的艦長也不是省油的燈,作為第10艦隊的軍人,他們都是絕對的精英,都是曾經在E4戰役中經過大浪淘沙成長起來的強者。
話說當年E4戰役結束之後,第10艦隊包括戰艦、機師在內的兵力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如果這樣的情形放在一支戰敗的艦隊身上,基本上都是被取消番號接受整編的命運。比如當年從太亞WH敗退下來的太空軍遠征軍和太亞WH戰區艦隊,就被撤銷番號合併成了一支艦隊。
而第10艦隊不同,作為E4戰役的英雄艦隊,只要他們還有哪怕不到一支編隊的兵力存在,也會被補充到鼎盛規模。如果不是現有的軍制不允許,國內主和派勢力不允許,第10艦隊甚至會獲得太空軍的超編,成為一支超一線艦隊。
當時的第10艦隊雖然大部分戰艦被擊沉了,但是因為是依託基地作戰,事實上損失的艦長並沒有那麼多。很多人都是戰艦被打到殘破不堪,哪怕是經過搶修也不能上戰場了,才被拆解以作為其他戰艦的備件。所以彭定邦手下真正戰死的艦長只有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