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這時候,風宇設計了最後的陷阱——以5號機為餌,吸引“死神”做出最後一擊。
雖然初衷和過程有些不相符,理性人格本來是期待5號機在被攻擊的同時依靠絕地反擊終結“死神”,沒想到5號機真的到了極限而罷工了。
但是“死神”確實是因為這個陷阱而死的。
他的機體在做出最後攻擊之後,因為已經來不及減速或者變向而撞上了5號機,瞬間的衝量全部被自身所吸收。雖然新版“死神”的強度足夠吸收這些能量,但是湯姆.史密斯的身體卻不行。
他那不堪重負的內臟在這劇烈的撞擊中就像5號機那些脆弱的裝甲板一樣碎了,所以事實上“死神”和“風暴”是同歸於盡的。
然而5號機是無人機,同歸於盡這種事情對風宇本體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就像當初在太亞H,他也是用2號機和“新亞洲號”同歸於盡的。
所以事實上就是風宇戰勝了“死神”。不是依靠技術,而是依靠戰術,這才是他意識流的本色勝利。
在彌留之際,看著被自己斬斷的“風暴”,湯姆.史密斯的嘴角流露出由衷的微笑。
兩年時間,三次交手,“死神”幹掉了三架“風暴”,分別是2號機、1號機和5號機,而他自己一次都沒有被風宇擊墜。
他贏得了戰鬥的過程,卻輸了戰局的結果,輸贏該如何界定?
他當然知道風宇不會死,自己終究沒能笑到最後,但是平心而論,這不是他的失敗,而是覺醒者的勝利。
走到生命的盡頭,不管後世如何評價自己,在這當下,湯姆.史密斯相信自己確實是戰勝了“風暴”,這就足夠了。
如果風宇不是覺醒者,不能以精神力駕駛5號機,這一刻他也無法倖免。甚至他的身體更加承受不了50G的超高過載,早就把自己給作死了。
戰死沙場是軍人的宿命,無論是“死神”還是“風暴”,只要戰爭不止,總有一天要面對這一刻。
生與死,本身就是一線之隔。而機師這個職業,就是在這條生死線上綻放青春的那群熱血青年,用他們的生命譜寫戰爭年代的史詩與悲歌。
無論他們在這波瀾壯闊的樂章中佔據多少篇幅,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音符或者一段旋律,讓後世之人牢記戰爭帶來的血淚與創傷。
“風暴”和“死神”,作為當世最強機師,在這個黎明為這個樂章畫上了休止符。在血色天際線的兩端,他們走向了各自的宿命。
始於宿命,終於宿命,這就是破曉前的血色天際線……
……
(說真的,我在這本書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用來搬磚,收益也會遠高於此。作為一個愛好廣泛和三分鐘熱度的雙子座,能夠在一件事情上堅持如此之久,足以見得寫作確實是我的真愛,而這部作品也是我的真愛。)
(唉,不管怎麼說,經過兩年的耕耘,這本書終於完本了。200多萬字,比我以前的三部完本作品加一起還要多那麼一點點。這個過程既辛苦,又樂在其中。是時候翻到新的一頁,為大家奉上一個新故事,希望伴隨了我兩年的書友還能繼續支援下去。)
(稍後還有一個簡短的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