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才剛剛過去一分鐘,“暴風號”也毫無懸念地在炮火中前進了五千多公里,進入以“地京的秘密”為圓心,半徑不到兩萬公里的區域。
按照以戈林上將為首的UAC人的想法,“暴風號”旅程的終點沒理由在這種尷尬的位置上。要麼遠離10萬公里的危險區域,要麼乾脆抵近攻擊,拼個魚死網破。
但“暴風號”偏偏就在這個距離上停止了前進,在原地轉了個90度的彎,在半徑兩萬公里的軌道上盤旋,既不向前,也不後退。
在這個距離上,側舷炮塔的射程夠不著,艦首主炮就算是對著要塞方向也同樣擊不穿R粒子護罩,“暴風號”除了被動挨打,成為無死角電磁軌道炮的移動靶,什麼事都做不了。
只是洛雲曦偏偏就這麼做了,而且在她的指揮下,“暴風號”就像一顆衛星一樣繞行在“地京的秘密”半徑兩萬公里的軌道上。
對於她來說,這麼做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讓“暴風號”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
&nm無死角電磁軌道炮來說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射擊距離,炮彈從翻板下面飛出,直到飛抵目標區域,頭尾只需要7秒鐘時間。
7秒鐘對於個體巨大、轉向困難的戰艦來說,根本不夠時間做出正確的規避反應。
即便“暴風號”是由覺醒者駕駛的,首席駕駛員丹尼斯的“加速”能力可以幫助這艘戰艦超常規提速,確實可以避開對方的攻擊。但是以丹尼斯的精神力強度,最多隻能支援“暴風號”加速三次,三輪炮擊之後他就和普通駕駛員沒什麼區別。
而且事實上丹尼斯已經無法在這一戰當中使用三次“加速”,而是隻剩下最後的一次。之前的兩次已經在對抗戈林上將鏈式防禦的作戰當中消耗掉了,這會兒他的精神力根本還沒恢復過來。
當然,隨著哈格回到艦上,他也是具備為“暴風號”進行的超常規提速的候補駕駛員,還能再幫這艘戰艦規避個兩三次。但加起來也就只能扛過四次炮擊而已,也就是支援四分鐘的戰鬥。
四分鐘時間對於“暴風號”來說,連飛出10萬公里危險區都不夠。更不用說洛雲曦本就沒打算跑。
不過別忘了這會兒“暴風號”還處於光學隱形狀態,UAC人只能將攻擊的範圍設定在直徑500米的大致範圍之內,使得炮擊命中率大大下降,需要依靠“加速”來救命的次數不會很多。
然而“暴風號”因為是側面向著“地京的秘密”,截面積達到了最大化,是垂直方向的三倍之多。以電磁軌道炮三炮齊射的最大覆蓋範圍來計算,命中這艘隱形戰艦的機率上升了不止三倍。
根據“暴風號”上系統的計算,此時“地京的秘密”這具加強版2000mm無死角電磁軌道炮的命中率差不多是五分之一的樣子,也就是平均每五分鐘就要進行一次“加速”規避。
五分鐘乘以四次,基本上意味著“暴風號”只能在這個距離上堅持20分鐘左右,運氣不好可能熬不過15分鐘,運氣好也就是撐個半小時最多。
即便是這樣,這艘驅逐艦依然是堅定不移地堅持在半徑兩位公里的位置,即不前進也不後退。
“暴風號”的這種行為在UAC人看來簡直不可理喻,即便是個初次上戰場的菜鳥也不會做這種事。而戈林上將更加清楚,洛雲曦不可能犯這種無謂的錯誤,這隻能是執行某種戰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