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死神”回到“地京的秘密”時,“暴風號”已經深入電磁軌道炮射程範圍兩萬公里,早就在對方的威脅之下。
戈林上將之所以遲遲沒有讓電磁軌道炮開炮,就是為了等待“暴風號”進入那個“出其所必趨”的位置,爭取一炮將其擊沉,一勞永逸。
就這麼又過了兩分多鐘,“暴風號”飛過最後的三萬公里,來到了“狂戰士”的附近。
終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刻。
“暴風號”的陰影區直徑大約1000公里,不管是什麼級別的機動戰士,全速飛行差不多都要花2到5秒鐘才能靠近。
但是機體回收是一種技術活,不管是戰艦還是機動戰士,都不可能在絕對靜止的狀態下進行回收作業。更常見的是雙方以正常速度相互靠攏,進入回收位之後,機動戰士保持與戰艦持平的速度,以便讓整備艙裡伸出的機械手能夠準確捕捉。
就算“暴風號”特別強,能夠在光學隱形狀態下進行這種回收作業,但是哈格的“狂戰士”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隨便轉向或者變速,只能以勻速或者勻變速直線運動靠近戰艦。
這樣一來,“地京的秘密”的要塞系統就能透過“狂戰士”進入陰影區之前的飛行方向,以及“暴風號”陰影區的移動狀況來進行分析計算,得出其誤差小於10米的準確位置。
然後自然是由電磁軌道炮來完成最後的絕殺。
此時此刻,和戈林上將設想的一樣,哈格接到了來自“暴風號”上的通知,開始捧著“風暴”的遺體飛向陰影區。要塞系統將其飛行線路與“暴風號”的航行路線進行交叉,最終得出了一個準確的座標。
早在一分鐘前已經開始進行充能加速的電磁軌道炮進入最終發射環節,三片“地京的秘密”外層裝甲板同時開啟。在無光的L2拉格朗日點上,藍色的電磁光從翻版下面射出,形成三個藍色亮點。
從太空中望去,這三個亮點成等邊三角形,均勻分佈在要塞的三個不同方向,其切線方向最終會在距離要塞5萬公里的距離交叉,交叉點就是“暴風號”此時所在區域。
&nm直徑金屬炮彈同時從三個發射點飛出,炮彈上還縈繞著沒有散盡的藍色電弧。
三炮齊射,其覆蓋範圍將會達到整整5000平方米,相當於“暴風號”縱向截面積的三倍,也就是直徑差不多80米的一片圓形區域。
對於戰艦來說,要進行快速的橫向位移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暴風號”的首席駕駛員丹尼斯是具備“加速”能力的覺醒者,也沒辦法讓這艘戰艦在這種三點炮擊的威脅下脫離火力包線。
只要“暴風號”在這一區域裡,就避無可避。
圖窮匕見,這是來自UAC人致命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