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神”真的已經被“風暴”遠遠甩開,那麼曾經在太亞WH因為風宇而蒙羞的他恐怕也沒有勇氣再次面對這位已經遠比兩年前強大的對手。
事實上就連風宇都不敢在戰術層面上輕視“死神”這樣一位超級王牌。理性人格非常有自知之明,深知單憑“風暴”1號機不可能戰勝這位攻防全面的技術流超級王牌。
更不用說1號機這會兒連近戰武器都沒有,手舉著189W超級合金鐮刀的“死神”對風宇來說,就真的是一位收割生命的死神。
理性人格自始至終都把相當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表現非常低調的“死神”身上,感覺這傢伙一定隱藏了什麼危險的底牌。
別的不說,就眼前那架新版“死神”就給人一種非常不妙的感覺。之前因為距離遠的關係,理性人格還無法準確判斷新版“死神”的身高究竟較原先有多大的變化,這會兒當雙方拉近了距離,“死神”和幾架F系不可避免地靠近了之後,就連肉眼都可以看出雙方體型上的差距。
五代MS原型機的個頭是18米,而那五架新一代的專屬定製機型比之高了大半個頭,也就是兩米的身高差。而新版“死神”又比F系高出大半個頭,毫無疑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2米高度。
對於機動戰士來說,高度意味著機體的容積,意味著動力和火力乃至武力的強大,但同時也意味著被攻擊時增大的目標體積。所以機動戰士是否追求更大的體型,一直以來都是軍火商和軍方在討論和協調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實戰檢驗,證明機動戰士並非越大越好,關鍵還要看坐在駕駛艙裡的機師個人的能耐和身體素質。
一個機師擁有什麼樣的掌控能力,意味著他能操縱什麼級別的機體。一個機師擁有什麼程度的身體素質,意味著他能承受什麼級別的過載機動。
尤其是過載方面,哪怕是現在的載荷補償技術能夠讓機師在超出身體承受能力30%的過載下正常作戰,也不過是讓風宇這樣身體素質極佳的機師能夠承受26個G的過載。四捨五入一下,30個G過載風宇也能硬抗個幾次,但是內臟難免要受傷。
所以一味地提高機體的機動能力是不現實的,也沒必要。那麼在同樣機動能力的情況下,對於本身就擁有超高機動的機動戰士來說,自然是機體個頭越小,在戰鬥中自身目標越小,會越有利。
舊版的“死神”身高20米,是標準的超級機型,能夠承受30個G過載,極限速度400公里\/秒,和“風暴”1號機相當。
那麼新版“死神”身高提高了兩米,如果其機動性還是和原先一樣,僅僅是提高了機體出力,那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超級王牌層次的戰鬥,肯定不是相撲選手之間的角力,誰的力量大誰贏。決定超級王牌勝負的都是一瞬間的機會捕捉,誰能先一步擊墜對方誰贏。
“死神”的機體變大之後,如果機動性沒有相應提高,在與“風暴”的戰鬥當中只會更加吃虧,相信在機動戰士研發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UAC人比誰都明白這個道理。
那麼結果顯而易見,這架新版“死神”一定是更快的。至於快到什麼程度,“死神”這傢伙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暴露這方面的資料,風宇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