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風宇都知道地京L2光明區與陰影區的分界線,主場作戰的UAC人怎麼可能不知道。
幾乎在“風暴”1號機轉向垂直方向的第一時間,UAC人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比理性人格還要早一些。畢竟他們長期在這裡活動,對於這片空域的環境特性瞭如指掌。
UAC人並不清楚風宇的具體覺醒能力,但是他們堅信在地京的陰影裡頭作戰對己方有力。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他們之前正是利用這種黑暗成功甩掉了戰鬥力最強的兩架“風暴”。
為了不讓1號機進入光明區,UAC人自然需要做點什麼。而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就是遠端射擊,以提前量射擊來限制目標的飛行速度。
除去正在牽制哈格的兩支小隊,此刻前方三支王牌、準王牌小隊的三架遠端型機動戰士全部開始提前量射擊,以此來逼迫1號機進行小範圍的變向以及減速。
而且UAC人顯然是有事先演練過配合,一位王牌機師和兩位準王牌的射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品字形佈局。1號機的變向動作如果不夠打,甚至會避不過去。
但是提前量射擊其實就是預判射擊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可以說是比較低端的預判射擊,僅僅是封堵對手行進路線,而不去考慮對方可能做出的規避動作。
別說是這種水準的提前量射擊了,就算是遠端型超級王牌“海洋”的頂級預判射擊,處在上帝視角狀態的理性人格也能夠透過彈道模擬標出其射擊軌跡,所以他第一時間就通知了人性人格。
有了理想人格的提醒,1號機和兩架MG第一時間發動了一次脈衝激勵,利用瞬間提速,成功地將UAC人的第一輪遠端射擊甩在了身後,為自己爭取到了兩秒鐘的時間。
但是這顯然並不是一個根本的辦法,畢竟脈衝激勵輔助模組在每一場戰鬥中的使用次數是有限的,還要留一兩次在關鍵時候保命用。
對於需要十幾秒鐘來脫離陰影區的風宇來說,就意味著1號機將要面臨對方的五輪以上炮擊。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再次強調,在人類第一名將戈林上將的帶領下,最瞭解“風暴”能耐的UAC人這一次做了最充分的準備。戈林已經完全預見到了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且做出了最穩妥的安排——以不變應萬變。
兩秒之後,當高斯炮完成填充,三位UAC遠端型機師開始第二輪提前量射擊。和之前完全一樣的射擊線路和封堵位置,完全不考慮1號機發動脈衝激勵的可能。
這絕對不是失誤,而是赤裸裸的無視。
感受到這一點之後,風宇已經放棄了再次使用脈衝激勵這種徒勞無功的行為。因為顯而易見的,哪怕1號機耗盡所有脈衝激勵次數,也沒可能在最後一次機會用掉之後就衝進光明區,反而會失去所有的應急保命手段。
理性人格原先是寄望於透過一次脈衝激勵來誘騙對手,使UAC人在第二輪炮擊中加大提前量,讓1號機可以透過反向操作來規避這次炮擊,即略微減速使對手射失。這樣一來,哪怕後面UAC人吃一塹長一智不再加大提前量,1號機也能夠趕在耗盡脈衝激勵之前進入光明區。
可是現在他的美好願望註定實現不了,UAC人不上這個當,戈林上將早就算清了這筆賬,認定風宇不敢用光脈衝激勵。
這樣一來,1號機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出規避動作。
而更加糟糕的是之前為了幫1號機提速,兩架MG一左一右地充當臨時助推器。而在這種情況下,三機如果依然保持一個整體,就會干擾到彼此的規避,導致其中一架機體被擊中。
於是三人不得不在理性人格的提醒下分開三個不同的方向進行規避。這樣的結果就是1號機的速度驟減,秒速掉到了400公里以下,讓那些近戰型敵人進一步迫近。
等到兩位GMP少年完成規避想再次一左一右“攙扶”1號機共同前進時,UAC人的第三輪射擊準時到達,再次逼迫人性人格進行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