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機動戰士WS> 第一百三十四章 機神“風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四章 機神“風暴” (2 / 2)

風宇之所以如此強大,就是他在戰鬥的過程中還能保持清醒的大腦,懂得為了大目標而在小地方上做出正確而合理的取捨。

不同於那些技術流超級王牌,一味地追求規避對手攻擊,確保自身無損,風宇作為意識流,他的特點就是懂得如何捱打。這就使得他的戰鬥會變得更有效率,能夠在大軍混戰中快速地突破對方防線,直搗黃龍。

而風宇在“捱打”方面的巔峰之作毫無疑問就是月初在太美WH的“水藍色之爭”,他以放棄強大的“風暴”4號機來換取對“海洋”的一擊必殺機會。

這種果決和狠辣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出的選擇,同時也是“風暴”又一個驚世駭俗的經典戰術。相信未來一段時間裡,“水藍色之爭”將會成為各國軍事學院及軍事專家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但是現在的DT2顯然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們依然以普通人的心態在考慮問題,根本沒意識到眼前的其中兩架“風暴”馬上就要頂著炮火進行強突。

下一秒,只見3號機和5號機兵分兩路,從不同的方向以兩條不同的弧線飛向了UAC人的機動陣列。UAC的戰艦側舷炮塔及MS的粒子束步槍不為所動地按照既定的步調進行有節奏的炮火矩陣封鎖。

結果只見兩架“風暴”先後中彈,體表盪漾起一圈圈透明的水藍色能量漣漪。但是3號機和5號機並沒有受傷,甚至連速度都沒有減慢,繼續向UAC機動陣列衝去。

哈格曾經向風宇討教過強突炮火矩陣的問題,他是這麼回答的,“炮火矩陣無非就是那麼幾種,純動能、純能量和混合型。考慮到覆蓋面問題,單位面積內的炮火密度不可能有多大,能夠同時命中機體的也就是一到兩發。如果你有意識地控制機體角度,基本上可以確保單位時間內只挨一次攻擊。”

哈格瞬間便明白了風宇的意思,於是順著他的思路往下分析,“藉助R粒子盾的防護,如只要控制好單位時間內被命中的次數,完全可以頂著炮火全速前進。”

&nm粒子束步槍單發只能打掉“風暴”20%的能量強度,必須集合五發以上才能一次性擊穿,否則R粒子發生器還會持續恢復R粒子盾的能量強度。

3號機和5號機發起強突的位置距離UAC的機動陣列還有2000公里,全速飛行差不多需要4秒鐘左右。UAC人的射擊頻率是以秒為單位的,4秒鐘意味著4輪炮擊。4輪炮擊平均每輪被命中1.5發,總共也就是6發,分攤在4秒鐘時間裡,絕對不可能擊穿R粒子盾。

如果這其中被動能武器命中的話,高爆彈的爆炸將產生一定的反作用力,減慢“風暴”的飛行速度,所以風宇必須確保只挨粒子束武器攻擊,而不能被高斯炮命中。

而在具體操作中,要在密集的炮火矩陣當中選擇被攻擊的炮火型別是有講究的。

從主監控屏視角看去,UAC人的每一輪炮火矩陣就像一幅密集的散點圖,其中的散點有大有小、有紅有白。大的點自然代表大口徑武器,不管怎麼說都是必須躲避的。紅點是動能武器的彈丸發熱,白的則是粒子束白色光卵。

風宇所要做的就是透過向量噴口微調機體飛行姿態,避開紅色散點和大直徑散點,並且選擇密度較低的白色散點區域,避免同時被過多的能量武器同時命中。

就這樣,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炮火矩陣當中,兩架“風暴”有如鬼魅般地飛速靠近UAC機動陣列,而大部分UAC人一時間還想不太明白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因為從他們的距離根本看不清粒子束武器命中R粒子盾時的能量漣漪,甚至看不出兩架“風暴”是否有被命中。

他們的眼中只看到兩架“風暴”毫髮無損地穿透了密集的彈幕,在短短的4秒鐘之後就來到了他們跟前。

“這就是機神“風暴”的真正實力嗎?”這是個令人絕望的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